在我身上發生了許多事,其中有一件事讓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直接入題,簡潔明了。
那天,爸爸下班給我帶回來幾個鮮紅的桃子。這是我的最愛,沒一會兒,我就把四五個鮮紅的桃子吃完了。我正準備把桃核扔掉的時候,爸爸突然叫住了我。爸爸神秘地問我:“錦林,你不是很喜歡玩具嗎?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個玩具呀?”我一聽“玩具”兩字,頓時眼睛一亮,興奮地叫起來:“當然想啦!”爸爸接著說:“你先把手中的桃核洗干凈,我再告訴你怎么做。”我雖然很想馬上知道怎么做玩具,但是又不得不按照他的話去做。
“神秘”寫出了爸爸說話時的神態;
當我把洗干凈的桃核興沖沖地遞給爸爸時,爸爸卻嚴肅地跟我說:“你先把桃核拿到粗糙的水泥地上磨。等你把桃核磨到能看見桃仁之后,再把桃仁挑出來。這樣,你就可以得到你一個核哨啦!”
簡述了桃哨的制作工序,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我半信半疑地拿著桃核到樓下尋找粗糙的水泥地。我毫不容易找到一塊一米見方的粗糙水泥地,立刻捏著桃核在水泥地上拼命地磨呀磨。可是磨了許久,桃核才磨掉了一點點,而我捏著桃核的手指卻又紅又熱,還有點隱隱作痛。但我不想放棄,心里不停地叨念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用它來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心理活動描寫推情節發現,也為突出文章的主題作鋪墊。
我繼續磨桃核,我的手也越熱越痛,手中的桃核卻像是個頑固不化的家伙,桃仁始終不肯露出“廬山真面目”。我幾次想放棄,但為了得到玩具我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的手起泡了。工夫不負有心人,我見到桃仁了!我高興極了,手也加快了速度。最后,核仁終于呈現在我的眼前。我立刻用別針把里面的桃仁挑出來,迫不及待地拿著桃核擱在嘴巴上試吹。這時我聽到了一聲清脆的類似哨子的聲音。接著,我又使勁地連吹幾次。核哨發出的聲音美妙極了,這是我聽過的最美妙的聲音啦。我對著核哨吹了又吹,愛不釋手。
“這是我聽守的最美妙的聲音”中的“最”字,以及“愛不釋手”一詞,突出的表現了“我”對桃哨的喜愛之情。
這時,爸爸從我的背后冒出來,只見他哈哈一笑,意味深長地說:“兒子,你這回該明白了吧,做什么事都要付出辛勤的代價的。也只有付出,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點明主旨。
這次做核哨,真讓我收益匪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