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離開片口一年多只回去過兩次,擂鼓離片口并不遙遠,可就是交通太難了。關外的人只知道擂禹路難走,殊不知走過了擂禹路更難走的路還在后面。擂禹路再難走畢竟已經上過幾次新聞聯播,有了知名度隨時都保暢通,關內沒有知名度的道路不通也正常,每走一次就嘆息一次:這條路啊,什么時候才能暢通無阻?
關內人的命運被這條路死死地拽在手心。在我很小的時候,老百姓出工終于修通了一條毛坯路,八六年駛來了第一輛客車,標志著片口正式通車了,從八六年到零九年的二十多年里,片口人在這條通往外界唯一的土路上不知疲倦地顛來簸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條路留給人的辛酸只有從這條路上親歷過的人才最懂。路的辛酸帶給片口人更多的磨礪與堅強,從這條坑坑洼洼的路上顛簸出了大學生、研究生、博士、海歸,年輕一代更是人才輩出,天南海北闖世界。
片口人沒有因為道路的崎嶇而自卑、自棄,不管走到哪都挺著不屈的脊梁,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