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媽媽經常教育我不能撒謊。上學了,老師告訴我做人要誠實。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后,我知道了有一種美德叫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一種美德。古代店鋪門口張貼的“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那八個字,告訴我們經商要誠信;孔子的弟子曾參用殺豬的行動,告訴我們做事要誠信;“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則是說做人要講誠信……誠信對于我們,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
人無信不立。繼承傳統美德,做個講誠信的人。溫州蒼南的吳乃宜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個。在一次出海捕魚中,一場百年不遇的超強臺風讓吳爺爺失去了三個兒子,卻留下了巨額的債務。不少債主看到吳爺爺的境況時,都認為這筆債是要不回來了。然而,77歲高齡的他卻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做人要講誠信,是我兒子的欠條我都認!這錢,我一定會還!”就這樣,吳爺爺靠和老伴不停地編織漁網,靠縮衣節食,“摳”錢還債。當懂法律的人士告訴他“子債不用父還”時,他卻說“我已經答應人家要還的,我必須還,現在不能反悔。”這就是一個駝著背,站起來只有1。6米左右的老人,用最樸素最感人的方式,畫下的一個關于誠信的美德符號。
誠信無關人大小,誠信無關事巨細。那么,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又該如何畫下這美麗的誠信符號呢?我想,做了錯事不說謊,不欺騙別人,實事求是,是誠信;答應別人的事,不失約,說到做到,是誠信;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即使再喜歡,也不占為己有,是誠信;自己做不到的,能勇敢地說出來,也是誠信……總之,言忠信,行篤敬。擁有了誠信,就能照亮自己,帶給自己飛翔的翅膀;擁有了誠信,也就能溫暖別人,帶給大家燦爛的心靈。伴著文明美德成長,請記住:有一種美德叫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