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中央電視臺春節現場…。。”每逢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守候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幾乎成為國人過年吃餃子以外的又一大習俗。春晚,給我們留下一個又一個經典作品;給我們留下一個又一個歡樂瞬間。陪伴我們走過二十九年的春晚,從一個普通的電視晚會由此成為我國辭舊迎新的新元素,并融入到國人生活中去。這不得不讓我們為之驚嘆,驚嘆之余又讓我們思考,到底是什么,讓春晚有如此魅力?伴隨莊重而古典的音樂,紀錄片《春晚》拉開序幕,呈現出歷年來經典作品里特殊的道具。而舒緩的節奏,似將曾經的“春晚”想人們娓娓道來。
春夜的孔雀1989年,楊麗萍以《雀之靈》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至此,她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以一個純舞蹈式的表演登上春晚,在之前是完全沒有出現過的。但,在舞美的燈光效果之下,偌大的舞臺中央,身著華服的楊麗萍只身一人地舞蹈。并不覺得突兀,反而覺得她與背景中的孔雀融為一體,那么自然,無邪。春夜的堅持排練室里,蔡明的團隊進行著一次有一次緊張的排練。熒屏中,蔡明即使年過五十,與三個八零后演員一同劈叉、下腰也面不改色。
期間,導演還剪輯了蔡明歷年大大小小的春晚作品的經典片段。讓人感嘆,原來不知不覺中,蔡明已陪伴我們度過二十個年頭。在之后的一段采訪中,灰色的沙發上躺著的是通過“審編”之后的蔡明。鏡頭給疲憊的蔡明一個大特寫。在沒有燈光和彩妝修飾的蔡明看上去十分普通,甚至因為連日的排練而略顯蒼老。原來,這才是真實的蔡明。當記者問道她堅持來上這么多年的原因時。
蔡明一下子從沙發上坐了起來,兩眼閃著別樣的光彩對記者說“我就是不愿意讓那么多看我的眼睛失望。”春夜的綠花每一屆春晚,皆以氣勢宏大而令人嘆為觀止。但在這宏大氣勢的背后,是一個又一個無名伴舞的付出。蔡春美就是這萬千幕后的一員。平常,蔡春美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歷年影像中找到自己出境的畫面。伴舞,同樣是表演節目,同樣經過導演組的精挑細選,更是要一連跳十幾場舞蹈,受到體力和信念的考研,卻無法被觀眾記住。但,十四年來,以自己默默無聞的貢獻成就春晚另一種美。
從實體到背景,到視頻,到如今運用LED做舞臺的背景,這一切都見證了舞臺發展的軌跡。而春晚則是用鏡頭記錄時代印記,改變讓國人的生活日新月異。就像楊麗萍在春晚以《雀之愛》作為告別演出一樣,完成美麗輪回,留下永恒經典的春晚,將成為國人春天的第一個不眠之夜。
上一篇:廈門觀音山之夢幻水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