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北京之旅一行來到了天壇公園。走進公園的大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大道兩旁的古松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一棵棵古松就像列隊的士兵,守護著這古老的建筑。總寫初覽感受,語言凝練,頗有氣勢。我們跟著導游的步履,登上了明、清兩代皇帝用來祭天和祈禱的祈年殿的臺基。經過三層漢白玉的臺階后,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圓形大殿。導游停下腳步給我們介紹:天壇直徑246米,高38.2米,也就是皇帝祭天祈禱的場所——祈年殿。祈年殿由16根紅紅的木柱支撐著。其中雕有金龍的4根靠內的柱子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其余的12根沒雕金龍的柱子代表十二導游個月和十二個時辰。中間的神位是皇帝用來祭天的。
我們隨著導游的指引搜尋而去,大殿給人一種莊重、典雅的感覺。藍藍的琉璃瓦屋頂與藍藍的天空融為一體。運用列數據的方法介紹天壇的規模,準確具體。尾處兩句寫出感受。由觀到感,合乎邏輯。穿過一條漢白玉鋪成的大道后,我們就來到了大家所熟知的回音壁。去回音壁的路途中,是寬闊的一片草地,茂盛的花草樹木,密密麻麻的300到500年以上的古樹。到處皆有鳥語花香,當地的人們在公園里踢毽子、打羽毛球、打太極……顯示北京一片古老繁華的景象。
我們聽了導游地介紹,才知道,回音壁是一堵圓形的圍墻。因為具有奇特的聲學效果因而被稱為回音壁。聽完了這個介紹,我們很想試一試。我在回音壁的一方說了一句“北京,我來了!”而結果卻讓我們大失所望,外面的同學全部都說什么也沒有聽見。導游告訴我們:由于時間長久,回音壁受到破壞,現在已經不能夠起到回音作用了。在這里雖然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遺憾,但是我們不得不感嘆回音壁是多么神奇呀!這三段重點寫回音壁,可以提出一個保護文物的命題。
出了回音壁對面就是圜丘。導游繼續給我們介紹:圜丘是個多層圓形的壇,它是古代每年皇帝用來祭天的地方,圜丘里的臺階每層都是九級的,頂層的地磚也都是九的倍數,那是因為古代的皇帝以九為最大的數,所以圜丘上的東西都跟九有關系。比如:頂層的地磚第一圈有九塊構成,第二圈就有十八塊,以此類推越來越多直到九九八十一塊。中心還有一塊圓形的石頭叫天心石,如果在天心石上說話聲音會更洪亮。
我連忙跑了上去,想看個究竟。“1、2、3、4……”真是9階。再數數雕有二龍戲珠的柱子。第一層是81個,第二層是72個,第三層是63個。果然都是“9”或“9”的倍數,真是名不虛傳呀!接著我在天心石上大聲喊了一句:“我登上天啦!”下面的人應該能夠聽見這洪亮的聲音了吧!天心石不是有擴音器的作用嗎?親身驗證,科學態度。由感而發,就有了依據。
在游玩結束的歸途中,不禁感慨:天壇,這幾百年屹立于此的精美建筑,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雕刻家的高超技藝。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總結全文,揭示天壇公園的總體特點,書寫驕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