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飯局,我相信各位家長都不陌生,大學(xué)畢業(yè)后參加工作沒少去赴飯局,前天某人又遇到了什么難處,非讓你給他解決;昨天單位上又來了幾個領(lǐng)導(dǎo)檢查,老板硬是叫你去應(yīng)酬,喝了一肚子酒,檢查過關(guān);第二天老板給放假一天,又來個電話,說是今天同學(xué)聚會,又得打扮體面,穿得精神抖擻的去參加......
在中國,請人辦事兒先請吃飯是再常見不過的了,各位也長時間奔東奔西,為的就是趕赴飯局。
一桌子飯菜,全是最貴的,擺在桌上,夠體面,光這菜,事情就辦成功了一半,接下來要看談不談得來,若是談不來,這飯局上就只剩下吃飯了,無聲無息,吃飽了就各走各的,買單的那個人就要心疼錢好半天,事兒又沒辦成,自己還要掏腰包。
若要談得來,這請客的人掏錢可就爽快多了!飯局上,那是吃下的飯沒喝下的酒多,說話時不小心“跑”出的口水比喝下的酒還多。掏錢與不掏錢的都咧著個嘴滔滔不絕,不掏錢的保證把事情辦好,掏錢的聽的眉飛色舞,喜笑顏開!
等到無話可說時,飯局也就結(jié)束了,大家拍拍屁股走人,臨走前掏錢的還得叮囑不掏錢的好好辦事兒。
中國的飯局,總是有這樣一些潛規(guī)則,令人無可奈何,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說自己沒赴過飯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