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3歲時就會讀的古詩。今天再次細細品讀這首詩——《憫農》,我腦海就浮現出這樣的一幕情景:農民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辛勤地在田地里耕作,豆大的汗水一滴滴地落在莊稼地里……原來,我們吃下的每一顆米飯,都包含著農民的千辛萬苦!這就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事情。
媽媽飯菜都燒好了,就叫我們全家一起吃飯,剛吃到一半時,我就想放下碗筷去玩,于是,爸爸連忙叫住了我,說:“兒子,把飯全吃完再去玩!”我皺了皺眉頭說:“爸爸,我吃飽了,不想吃了。”爸爸生氣地說:“你知不知道,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的浪費,那就等著過天天餓肚子的日子吧!”哼,我不吃就不吃,不就是幾粒米飯嘛!算的了什么。然而,當想起《憫農》這首詩,我又不由自主地拿起飯碗吃起來,直到把飯吃完。
只有學會節約,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首古詩的含義。
上一篇:我最親近的就是哥哥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