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廬山腳下有個小村子,村里有兩戶人家比鄰而居,一家姓朱,祖輩務農,另一家姓錢,世代經商。本來,兩家無怨無仇相安無事,可是,因過年貼春聯,鬧出了矛盾。
朱家世代勤儉,經過數代人的辛勤勞作,家財殷實。朱家在過年時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大門上:
父慈子孝發家寶;兄寬弟讓致富經。
橫批:人賢福多。
本來,這春聯都是大實話,過年討個吉利,無可厚非。但是,錢家看了,有些不服氣,就比照朱家的對聯,針鋒相對,也做了一副:
走南闖北發家寶;眼快腿勤致富經。
橫批:貨足利多。
朱家見了,當然很不高興,但又不便發作。誰知,剛過臘月二十三,錢家又編出了一副對聯:
人在后,牛在前,前后不過五尺遠近;
臉朝地,背朝天,天地只有半丈方圓。
橫批:見識過啥。
朱家一看,這真是太欺負人了,不行,非得給他們點顏色瞧瞧不可!于是,一家人苦思冥想了幾天,終于貼出了揚眉吐氣的對聯:
打也傷人,罵也傷人,傷人不知輕重;
說你有錢,道你有錢,有錢便是東西。
橫批:見錢眼開。
這副對聯,看似簡單,其實是綿里藏針。上聯“打也傷人,罵也傷人,傷人不知輕重”,看起來是奉勸人要有禮貌,其實,“傷人”與“商人”諧音,意思是:打的是商人,罵的是商人,商人連輕重也不知道。下聯“有錢就是東西”,則說錢家不是人。
兩副對聯這么一貼,吸引了全村的人。眾人一時議論紛紛:“哎!不就是一副對子嗎,何苦結這么大的仇呢?找小紅帽秀才說說去!”
這位小紅帽秀才,平日飽讀詩書,在村民中威望頗高。當他仔細聽完眾人的議論后,微微一笑,說:“我倒有一聯。”于是,他在自家的大門上貼出一副對聯:
南來北往,貨物流通,遂成東鎮西市;
春耕夏鋤,禾苗生長,才有秋收冬藏。
橫批:農商并重。
這副對聯就是想要兩家和解之意。朱家和錢家看到此聯,覺得十分慚愧,都偷偷地換上了新的對聯。
自此,兩家的對聯恩怨得到和解,小紅帽秀才一聯解恩怨的故事也就到處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