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氹轉,菊花園"一首流傳很廣的白話歌,歌詞如下:團團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五月初五,龍舟節,阿爸阿媽叫我去睇龍船,我唔去,睇雞仔,雞仔大,捉去賣,賣到幾塊錢,賣到360元······每當我聽到了這首歌,就知道端午節到了。
每逢過端午節,我們家就會吃灰水棕,洗木葉水。
剝開灰水棕的粽葉,一股香濃的味道撲鼻而來。灰水棕的糯米圓潤而飽滿,黃橙橙的,讓人看了直流口水。把灰水棕蘸些糖,咬上一口,甜甜的,咬下去有些彈牙,像qq糖一樣。
我們這看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但我們欽州還有一個習俗——洗木葉水。傳說,月宮里的嫦娥,年年不斷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節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候拔回來,熬制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因此,端午節那天很多人上山采來各種木葉煮水來給孩子洗澡,清涼解毒,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那一鍋濃濃的湯藥,包含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這份愛隨著端午節一年一年,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