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來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后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后,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后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后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于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準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國并即位,即位日相當于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