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武林梵志》載五代時“吳越踐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描繪了吳越故地上曾出現的一個宏大剪紙景觀。
民間剪紙傳統在鄉土之中延續傳承經久不衰。至1953年以前,調查者曾記述:“浙江省的窗花剪紙各地都有,以金華地區永康、浦江、盤安,溫州地區的樂清、平陽等地較多,風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異?!?/p>
從所采集的品看來,金華地區多為窗花和燈花,樂清的細紋刻紙主要用于裝飾龍盤燈,平陽一帶送禮時放在禮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其次,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鄉花樣、
題材常見為花卉瓜果、鳥獸魚多,而戲曲故事則是永康一帶的拿手好活兒。剪花的樣子多是女子做姑娘時攢下的老輩兒花樣;另有一部分是畫佛像的民間匠人所為,再經由手藝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當然也可以自己出樣自己剪,甚至看完戲之后就能剪出成套的戲文。
浙江戲曲窗花擅取戲中典型的場面情節,充分體現人物的身段之美。有別于戲曲的是,剪紙為之配上了相適應的背景為稱,顯示了特定藝術語音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