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詩人,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詩仙之美稱。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公元701年,出生于隴西成紀隨葉河畔一戶商人家里。他五歲隨家人遷居到現在的四川省綿陽市江油縣的青蓮鄉;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因為李白的父親是一位商人,所以家庭環境十分優越,他五歲識字,十分聰明,文章只要教一遍他就能學會。
有一天,李白的父親要出去做生意,臨走前他囑咐李白要好好學習。李白讀著讀著突然感覺頭昏腦脹,便出去走了走,他自言自語的說:“原來外面這么舒適啊!”李白的父親一回來,便把李白送到書院讀書,李白天資聰慧,一學就會。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業很難,李白心想:“與其在這兒做作業,還不如出去玩會兒。”李白趁先生不注意便溜走了。
路上經過一遍樹林,他見一個頭發雪白的老婆婆手里拿著個鐵錐在磨刀石上磨,便問:“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老婆婆回答:“我要把這鐵錐磨成針?”李白驚訝地說:“這么粗的鐵錐也能磨成針?”老婆婆頭也不抬地說:“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李白想:磨針就像讀書,需要天天讀,需要恒心和毅力。
想到這兒,李白連忙跑回書院刻苦讀書,從此以后,不管先生布置了多少作業,李白都認真的完成。后來,他終于成了舉世聞名的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