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家都不需要的東西,才是大家最需要的東西。這一規律的反命題也成立,凡是大家最需要的東西,肯定是價值最低的東西。在本書開始的時候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有著我們在學校里的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有關金錢的規律。這些知識都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如果你中學時的成績很糟糕,或者你就用不著再細讀這一章了,直接跳過去閱讀第二章就可以——有可能你讀了也未必有用,也有可能你根本用不著再讀這些,你自己的人生思考早已解決了這些問題。如果你中學時的學習成績還蠻不錯,那你就需要認真的讀一讀,或許課本上的字里行間有些思想性的東西被你疏漏了,如果你沒有,那就是課本有可能疏漏了什么,這二者必居其一,否則你就是應該寫這部書的人,而非一個閱讀者。
現在我們開始復習。(1)金錢的規律與性格比核子武器更可怕的發明人類是地球上最為奇特的生物現象,他們能夠發明出連他們自己也無法控制的東西出來。具有毀滅性殺傷能力的核子武器就是人類奇怪的發明之一,土撥鼠終年在地下打洞生存,可是到現在為止它們連鐵鍬都沒有發明出來,所以這個世界由人類做了主宰,估計象土撥鼠一類的動物還真提不出什么反對的意見來。核子武器是人類最為津津樂道的玩具,截止目前為止,人類搞出來的核子武器數量已經足以將地球毀滅掉六百次。這么看起來人類好象并不怎么聰明,在這么一顆狹小的行星上玩這么危險的東西,就好象是一群孩子乘木伐飄流于無垠的洋域之間,卻在木船上堆起了足夠將這艘原本就不怎么牢固的破船燒毀六百次的火種一樣,這情形要多危險就有多危險。自從核子武器問世以來,人們就終日生活在這柄隨時都會斬落的達摩克利斯劍鋒之下。雖然絕滅的危險是如此的現實而可怖,但是,人類卻舍不得放棄它,不僅不肯放棄,反而不斷的大規模生產之——因為核武器不僅能夠傷害自己和別人,但是它卻與同時帶給我們一絲黑色的安全感。人類就是這么有意思,簡直是一種聰明到了愚蠢透頂的智能生物。這種被自己的發明所困繞的處境,就是人類智慧的無奈了。只要人類有智慧,并因為智慧而產生對抗,就會遲早干出這樣的蠢事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沒辦法的事情就稱之為規律。所以受困于自己的發明,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了。
但是,核子武器并不是人類所發明的最為可怕的東西,有一樣東西遠比核子武器更加令人恐懼,人類世代生活在這種恐懼之下,一代人又一代人的終生為之奴役而苦無解脫之日。這個比之于核子武器更為恐懼的發明,就是金錢。從它的一誕生起,金錢就是帶著恐怖而來。它為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噩夢。和美夢。恐懼源于無知如果有誰沒有因為金錢而感受到過恐懼的話,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恐懼,并非是這種恐懼不存在或是不那么強烈。事實上,金錢帶給我們的恐懼感覺超出了這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人都淪為了金錢的奴隸,所有的人終生營營役役,都是被金錢所驅使著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即使是有些人高風亮節視錢財如糞土,但他也一定要接受這個社會最基本的法則——如果他沒有錢,就必須忍受世人的白眼與譏嘲,高風亮節當不了錢花!明朝時,有位士人視錢財如糞土,隱居于山林之中,一日,隱士出山閑游,恰見數不清的華車載著一個富人蜂擁而過,將隱士擠在道邊。華車的行列過去之后,隱士還呆呆的站在路邊,滿臉灰敗氣色,掩飾不住的沮喪與失意。人們好奇的問隱士為何如此,隱士呆怔良久,才回答了一句:不作威風士自寒!這就是金錢的力量了,它輕而易舉的擊碎了人在外表下的脆弱矜持。比核子武器更為可怕的是,金錢已經威脅了人類幾千個世紀。
每一個人午夜夢回之際,是絕不會擔心核子武器突然爆炸的——那玩藝兒你擔心它也沒用——我們害怕與擔心的是:我們的明天與未來仍然一如以往,始終無法弄到足夠的錢!始終是一無所有。什么叫一無所有?沒錢就是一無所有,有了錢未必什么都有,但沒有錢必然是一無所有!核子武器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控制得了的,但人人卻都以為我們能夠控制金錢。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在漫長的7000年的人類歷史之中,能夠控制金錢的始終是少數人,正如同有權力控制核子武器的只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人一樣。貨幣的出現源自于相互交換的人類為尋找一種能夠與任何物品進行交換的通用憑證——在古中國,最早的憑證是貝殼,所以財字由貝和才字組成,意思是說這世上別的玩藝兒都是假的,只有貝殼才是真的。現在我們還經常說這樣的話:都他媽的是假的,只有錢才是真的!自從金錢發明以來,這句話已經重復了無數次了,如果我們弄不清楚金錢的內在規律的話,這樣的話我們仍然會繼續說下去。為什么我們在金錢面前是如此的恐懼,而卻絲毫感覺不到核子武器的恐怖呢?理由非常簡單:我們知道核子武器的規律,能夠掌握它并控制它。而千百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弄清楚金錢的規律,始終被金錢所控制著。恐懼的力量源自于無知。被一種自己所不了解的力量控制著,那是比任何事情更為可怕的恐怖!
被金錢的神秘規律控制著的人們,注定了要淪為世界上最可憐的奴隸,他們終生生活在絕望與黑暗之中——永遠永遠,除非有一天他們覺醒過來,有意識的象研究核子武器一樣去認真的分析并研究金錢運行的規律,否則的話,只靠了阿Q式的自我安慰和沒有任何實際內容的所謂“高尚的追求”,是不可能破除這一注定了的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