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晨,空氣清新,陽光明媚。
又是一個好天氣。
我滑翔在林蔭小道上,貪婪地吮吸著新鮮的空氣,望著這座歷史久遠的小城。
隨著翅膀的拍動,我瀏覽著這座小城。記憶中,小城有著一堆堆“青瓦白墻”的老房子,有著一條條“下雨就用‘魔法’把白鞋變黑鞋”的泥濘小路,有著一棵棵“風刮即倒”的小樹苗,最具特色的,就是那一堆堆“占路為王,自以為‘風景線’”的垃圾。
哎?不對啊,周圍的一切如此陌生,不是我記憶中的小城。
從前那些剛種下的小樹,都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茁壯地成長。哎喲,真是鉚足了勁兒往上躥啊,都有我高了!一年又一年的植樹節,一堆又一堆剛栽下的小樹,這叫“抵消碳排放”。它們的存在,讓空氣清新了很多。
小城那些銹跡斑斑的老房子,一個個轟然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樓大廈,宏偉,壯觀。那些低矮的房屋,為了“低碳環保”革命而壯烈犧牲,這叫“節省土地資源”。它們的改變,讓小城氣派了很多,精神了很多。
曾經那些下雨就淹,起風就揚塵的大路小道,都換上了水泥裝。再也不怕雨天“白鞋變黑鞋”,再也不怕起風變“沙人”,再也不怕坐車震到屁股疼,這是“空氣質量保證法”。它們的改變,讓小城繁榮了許多。
那標志性的垃圾,集體“神秘失蹤”,道路干凈了許多。
那耗電的大路燈,也變成了節能,切實實行“節能”。
就像破窗戶原理一樣,小城化妝后人們更自覺了,小城也越來越美了。
美麗的改變。
遠處笛聲瀟瀟,近景雨舞悠悠。這一切,都仿佛在贊美小城,贊美著它的新面貌。
美麗的小城,美麗的舊城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