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聽說是為了紀念屈原。
當時愛國詩人屈原因受到奸人排擠陷害,心情很郁悶,后來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破的消息,悲憤之下投入汩羅江而死。周圍的人們聽說以后,都劃著船去救,可還是沒有救回屈原。后來就有了賽龍舟的習俗,說是借劃龍舟驅散江里的魚,以免魚兒吃掉屈原。為了祭祀屈原,人們還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往江里投放粽子。為了怕魚兒吃掉,所以在糯米外面裹上粽葉,用繩綁緊,這樣魚兒就吃不著了。
我們這里還有在門口掛艾葉的習俗,是為了驅蚊辟邪。因為我們這里沒有合適的地點舉行賽龍舟的活動,所以每次過端午節只能掛艾葉,吃粽子了。今年過端午,我先陪媽媽去超市買了糯米、蜜棗、葡萄干、花生、紅豆、肉絲等等材料。回家先把米用大盆泡上,再把粽葉清洗干凈,然后把粽葉放到鍋里煮,煮好后就撈出來放涼還要把粽葉頭上的桿子剪掉。
好了,開始包了,我堅決要參加,媽媽被我磨的沒辦法只好同意了。我一看有兩種線,問媽媽,媽媽說:“是為了區分甜粽和肉粽,白的包甜粽,花的包肉粽,這樣在吃的時候就可以想吃哪樣就吃哪樣。”姥姥也參加了,她包的粽子是圓錐體的,很標準,很漂亮。媽媽包的比姥姥的小一些,樣子也還行,就是有點漏米。我包的粽子很扁,簡直就像一個五邊形,我就是為了跟她們區分開才包成這樣的。我們邊說邊笑,很快就包好了。然后就等媽媽把粽子下鍋煮熟了。感覺過了很久,粽子終于煮好了。媽媽先把我包的那兩個五邊形的粽子拿給我嘗,我一下就吃了兩個,真是太香了!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思,因為我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我真盼望下一個端午快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