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三位數乘一位數100題 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篇一
計算是枯燥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大家在生活時常遇到的問題—乘車。大巴車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轎車有3座,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車和中巴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大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這樣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來,學生樂于接受,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標》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上,在學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擺小棒或者用計數器。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算理,注要討論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這兩道題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討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45+3要先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學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讓學生用奪小紅旗的形式進行練習題訓練,奪到小紅旗的一組就說明技術高超。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
小組合作的意識也強了,學生們興高采烈的算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整節課,我感覺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由具體到抽象,但是感覺還有個別學生計算的時候,依舊是不能相同數位相加減,看來人的接受能力不同,這樣的個體需要個別指導。
三位數乘一位數100題 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篇二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從高位算起,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把不同數位的數相加的錯誤。教學時,
我重點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相同數位相加的道理
計算是枯燥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一個數學活動——發書。教師先發給學生3本,然后又拿出寫有35本的一包,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數學書有多少本呢?”接著,又拿出一包30本的語文書,讓大家算一算,語文書和數學書一共有多少本呢?這樣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來,學生樂于接受,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標》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上,在學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擺小棒,在操作中體驗算理,討論:兩道題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討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35+3要先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小學生是非常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的。在學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我讓學生們搭積木,蓋房子。算得對的一組就說明技術高超。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小組合作的意識也強了,學生們興高采烈的算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整節課,我感覺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由具體到抽象,學生也是學習的主人。但是感覺還有個別學生計算的時候,依舊是不能相同數位相加減,看來人的接受能力不同,這樣的個體需要個別指導。
三位數乘一位數100題 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篇三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因為口算一般從高位算起,教材中循序漸進的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之后接著安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知識重點是解決相同數位上的數直接相加的問題,也是本節課學習的難點,掌握了《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也為后面將要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打下基礎。
教材例題圖景中提供了45座、30座、3座這3個數據,開放的情境中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用加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同時口答出算式,接下來就是口算得數了。首先解決的是45+30=?按照要求學生用手中的小棒先擺出了45加30的過程比較容易,直接把4捆小棒和3捆小棒先合起來就是7捆,就是7個十是70,再把70與5根小棒合起來就是75。在計數器上也能很快的在十位上增加3個珠子表示加的30,十位上就有7個珠子就是70,個位上五個珠子不變與70合起來就是75,同樣方法解決了45+3=?的得數,類似的幾道鞏固練習學生利用擺小棒和在計數器比較容易的口算出得數,初步理解了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應該先看清楚所加的數是十還是幾個一,是幾個十就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是幾個一就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在后來的練習鞏固中我要求學生不能擺小棒、不用計數器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結果口算的錯誤率很高,特別是我出示了這樣一組算式:
23+50=
23+5=
32+50=
32+5=
大部分學生的結果都錯了,我就想:剛才利用擺小棒和計數器口算的很好,現在脫離了直觀的小棒和計數器怎么就錯這么多呢?我想這應該是學生對“數位”還沒有真正的理解,在第三單元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數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學生看著計數器說的很清楚,但在口算中很容易就把數字所占的位置也就是數位混淆了。在口算52+40=?時,有個學生回答得數是65,我問他是怎樣算的,她說:20+40=6060+5=65;還有這樣算的學生:2+4=650+6=56。而且出現錯誤的還不止這兩個學生,面對學生不借助直觀操作口算出現的問題,我采取了分類口算練習,首先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如:26+30想:2在()位,表示有2個();6在()位,表示有6個();3在()位,表示有3個();0在()位。()和()都在十位上,合起來就是()個十;()和()都在個位上,合起來就是()。反復讓學生找出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再說出幾和幾都在十位上,幾和幾都在個位上,以此強化學生十位上的數一定要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個位上的數一定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這樣也為兩位數加兩位數、一位數的列豎式計算打好基礎。反復的口頭表達中學生逐步理解了是幾個十就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是幾個一就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以此方法又鞏固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現在學生再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時,錯誤率減少了很多。
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低年級的學生對于直觀操作理解比較容易,對于較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