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害怕媽媽的“雷聲”》為題,敘述了媽媽對我的教育以訓斥為主,有感而發,聲情并茂,結果獲得年級第一名。這是自我進入學校后得到的最高榮譽。我感謝書籍,正是因為我有了較多的課外閱讀,為我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外歷史上人們對于讀書的理解自古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說法。我國漢代大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他把書看成是良藥。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說:“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把書看成是面包和階梯。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他把書看成是益友。可見書籍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是多么的重要。
聽外婆說,在我很小的時候,大人們有時會拿書和錢來逗我玩,我卻總是捧起了書而不管錢,外婆很高興,說我是個喜歡讀書的人。
上了小學,我逐漸地學會了拼音。依靠拼音,借助字典,我開始自己閱讀了。《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成語故事》等,這些書并不好懂,甚至可以說看得非常吃力,我常打破沙鍋問到底,幸好老爸總是想方設法幫助我。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我很得意,常在小朋友面前賣弄。而我最喜歡書的當然是《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海的女兒》等,她們是我的“常客”,她們把我帶進了一個個五彩斑斕而又神奇美麗的童話世界,我盡情地在這里遨游:和丑小鴨談心,與賣火柴的小女孩作伴,跟美人魚一起游泳。我的情感也隨主人公的命運而或喜或憂。就這樣,我開始懂得了真、善、美。
讀書,不僅給了我知識和快樂,也給了我堅強、信心和勇氣。
看過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我很震驚。一個不能用眼睛去欣賞七彩的陽光、不能用耳朵去聆聽大自然的音符的人,卻成了讓世人尊敬的盲人作家。這真的是一個奇跡。一個用堅強創造的生命奇跡。她的那句名言:“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懼怕黑暗”,給人以無限的的啟迪和思考。和她相比,我們真的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所以我已學會了一個人上、下學,雖然路真的有些遠,但我能就這么一直走著。
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讓我們都來打開書,打開神奇的世界,打開無窮無盡的希望。讓文明之火薪火相傳,讓智慧之聲響徹美麗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