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是我進入小學后,讀到的第一本文學名著。它沒有華麗的詞語,但平淡中蘊含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書中寫到英國青年航海家魯濱遜為了實現航海夢想,不顧父母的勸阻,毅然踏上征途。在一次海難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島上,從此開始了艱辛而漫長的孤島生涯。不過,他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戰,向自然挑戰,筑城堡,制器具,,種糧食,養牧畜,與野人決戰,最后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倫敦,結束了長達二十八年的孤獨生活。
當我翻過最后一頁,讀完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想我真的被他震撼了,一個個問號不由的朝我心頭涌來。如果是我,當船在暴風雨中我能像他那樣繼續遠航嗎?如果是我,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上時,我能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嗎?如果是我,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能向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斗嗎?
小說里,那變幻莫測的深海,那孤獨寂寞的荒島,不僅磨練了魯濱遜的生命意志,同時也是學者們必學的意志之一。
多少年來,《魯濱遜漂流記》不脛而行遍了全世界。在許許多多的國家,一直被當做兒童必讀的"生活教科書”。認真讀一讀,體驗其中的快樂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