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靜靜的,輕輕的……又到了團圓的中秋佳節了。雖然今夜無冷月,我卻覺得別有一番滋味----
夜,有些凄冷,幽爽。風,柔和地撫摸著思想兒女的臉龐,催人落淚,淚浸進了思鄉的心田里,浸進那思念的詩句里,隨之潤進了月兒的心里……月,是文人感情的寄托。“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蘇軾寫的千古名句最好地見證了明月的豁達,既然月都有陰晴圓缺,那人的悲歡離合也是未所難免,人之常情。遇到困難的事就應當豁達,這正是古今中外的大文豪以月做感情寄托的最好見證,可月就是月,不是任何可以修飾的事物,他就是它本身!
冷月帶給人們多少美麗的遐想:嫦娥奔月,玉樹玉兔,那些充滿幻想的人物牽動著許多中國人的思想……小時候,每臨中秋佳節,我總要躺在爺爺的腳邊,聽爺爺講故事,草叢中的蟬鳴一唱一和,我聽著聽著便漸漸進入甜蜜的夢鄉,總會做到關于月亮的夢。時光飛逝,現在的我終于明白,那是遐想,美好的遐想……隨著我逐漸長大,我們搬到小城住了,爺爺也去世了,我經常望著冷月,思念鄉村的兒時美好生活,思念慈祥的爺爺。今夜我終于明白:這種酸酸的滋味叫思念,人變大,思念的東西也會變多,我依然坐在窗前,凝望著深邃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聽雨,滴答滴答,看著隱在烏云背后的冷月,這思念的味道澀澀的,我終于不禁失聲痛哭,刷然淚下。
這個中秋之夜雖無月,我卻懂得許多東西,心中豁然開朗,這個中秋之夜靜靜的,輕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