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長沙市簡牘博物館。
簡牘,是中國古代人在還沒有發明紙張時,用來書寫文字的工具。古人把以竹為材料的稱為簡,以木為材料的稱為牘。把當時的文字、書籍寫在以竹、木為質地的簡條上,再用絲線捆扎聯結,便于閱讀和保存。
簡牘博物館一樓展廳中大多是簡牘和各種古人用來雕刻的工具,如磨刀、篆刀等。那些簡牘制作年代可達戰國時期,在地上埋藏了幾千年,可現在挖掘出來時,上面的字跡仍然清晰可見。由此可以想象古人制做簡牘的質量有多么過硬。
博物館二層展出的是一些珍貴的文物,有樂器、禮器、玉器、祭器等。大大小小的玉璧擺在一個個展廳里,雖然經過幾千年地下水的腐蝕,現在仍然晶瑩剔透。禮器展廳里展覽著一把青銅劍,墨綠色的劍身上長著一些白色的銹斑,可仍然寒光四射,給人一種畏懼感。據說剛發掘出來時還十分鋒利,吹毛可斷。
博物館里文物太多太多,在這里我無法與你一一講述。這些文物象征著我們民族的精華,凝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心血,也見證了我國古代的文明和輝煌。至于古代更多的文明與奧秘呢,還等著我們這新一代去發掘,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