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們就唱起有關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每年粽子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一個傳說。傳說伍子胥是楚國人,父兄均被楚王所殺,后來他逃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王已死,伍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后來遭到讒言陷害,吳王賜劍而亡。伍子胥視死如歸。在死前,伍子胥對獄卒說;‘‘我死后,將我的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讓它看越國的軍隊攻入城中滅掉吳國。’’說完便自刎而死,吳王夫差聞言大怒,將伍子胥的尸體裝入皮革,在五月初五這天投入了大江。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上一篇:尋找長耳朵兔子——跳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