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了《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后,我對《故鄉》這篇短文有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就買到了這本書。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找到《故鄉》這篇短文,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我不知不覺的被這篇文章所吸引。知道了魯迅離家一下就是二十多年,與閏土也離開了二十多年。在他回家的這幾天,閏土也到他家來看他。見面時,閏土并沒有以哥弟相稱,而是猶猶豫豫地叫了一聲“少爺。”
這可讓魯迅打了一個寒噤。這時,我也很難過。想一想:二十年前,以哥弟相稱的兩個人,卻在二十年后有了一層可悲的厚屏障。這難道就是當時社會的黑暗嗎?原先的兄弟倆,現在卻被迫分離。因為身份的不同,稱呼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使得人們過的沒有尊嚴,沒有權利,沒有錢財。因為這樣,使得一些剛剛出世的嬰兒悲慘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因為這樣,許多老人本來可以享清福,去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因為這樣,“豆腐西施”成了“圓規”。而魯迅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豪俠,以筆為武器,直刺封建社會的瘡疤。
他在《故鄉》里寫下這樣一句話: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根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就是魯迅小說中含著的微言大義吧。我還不太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