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名著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常出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
魯濱遜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為了實現自己航海的夢想,他逃離家園,獨自去航海。在一次航海中,船觸礁,海浪把他卷上了一座荒島。從此他便過上了孤獨的生活,在荒島上一住就是28年。
這本書讓我對魯濱遜油然而生了一絲敬意。他被沖到荒島上,前路一片迷茫,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他在荒島上無依無靠,卻能自力更生,肯于勞動,善于利用自己的大腦。正是這種不放棄生命和希望的精神、這種從容面對生活的勇氣使他重獲新生。
在四川大地震中,17歲的馬志成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幸運兒。據他自己說,房屋倒塌后,房梁雖然壓住了他,但形成了一個小空間,他能夠活動手腳。在等待了幾個小時之后,他開始一點點地朝一個方向挖掘,一直不斷地用手挖,最后竟然爬了出來。在爬出來的那一刻,他感覺再也沒有了力氣,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據估算,馬志成在黑暗中用自己的手至少挖了三十個小時!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假如馬志成沒有努力自救,而是癡癡地等待救援,那么他有可能便會葬身于廢墟之中。假如魯濱孫沒有勇敢面對生活,他也不可能存活。
只有經歷過磨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才能像魯濱孫一樣,永遠是一個勝利者。我們要像魯濱孫一樣不怕困難,不輕易言敗,勇敢面對生活,成為一個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