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平凡的世界主要情節概述 平凡的世界每篇的讀后感篇一
這部小說主要以住在雙水村的孫少安一家為視角,寫了時代的變化,和他們一家從貧困潦倒到過上小康生活的艱辛過程。在這期間,孫少安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了一個磚廠,每天辛勤地干活,搭上了脫貧致富的列車;孫少平畢業后去他鄉打工賺錢,追逐遠方與夢想,自己養活自己;連小妹也努力學習,上了一所好大學,前途一片光明。他們本來都是平凡的,但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開創了未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創造了不平凡的自己。
我最喜歡故事中的孫少安。他是一家人的頂梁柱,他每天起早貪黑,不停地干活,只為讓家人能吃飽飯,而自己寧愿挨餓。只要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他再苦再累也沒關系。再看看今天的我們,又為家庭付出了多少?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的還拿父母辛辛苦苦掙下的錢去買些沒用的東西。作為家里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父母少操些心。
孫少平也是一個值得贊揚的青年。他每天打工那么辛苦,背上起了許多水泡,換做別人早就休息去了。但他每天晚上還要堅持打著手電筒讀書,遨游在知識的世界里,書就是他的精神食糧,他對知識的渴望超越了一切。我們生活在安逸的環境里,卻缺少像孫少平一樣的學習態度。我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所以我們應該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以飽滿的態度迎接知識,學習孫少平堅韌不拔的精神,生活絕不會虧待你。
平凡的世界正因為有了這些不甘平凡的人而變得不平凡,也因有了我們而更多彩。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創造不平凡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主要情節概述 平凡的世界每篇的讀后感篇二
《平凡的世界》是當代中國文學史是一朵奇葩!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是確信無疑的。可是很遺憾,作為一個從小習慣野生野長得農村野孩子,也就是我來說,這樣一部偉大的小說在進入大學之前竟然是聞所未聞。進入大學這個寬廣的天地之后,突然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
《平凡的世界》是當代中國文學史是一朵奇葩!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是確信無疑的。可是很遺憾,作為一個從小習慣野生野長得農村野孩子,也就是我來說,這樣一部偉大的小說在進入大學之前竟然是聞所未聞。進入大學這個寬廣的天地之后,突然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因為身邊的每一位同學似乎都懂得很多,我再也不是以往同學中那個知識最豐富,最能對國內外大事發表意見的小小領袖了!但我又驚喜,身邊人了解的這些我從不知道的事激勵著我不斷地去探尋著,我一本一本地讀著他們所說的書。而《平凡的世界》作為一本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更是被同學老師無數次提及,這無疑激起了我的閱讀欲望。
我用四天不到的時間將小說看了第一遍,這對于我而言是個驚人的速度。從來沒有一本書能激起我滿心的熱血,正是這股熱血讓我從早到晚,只要有空就捧著書看。在看的過程中,我曾雙眼濕潤,曾痛苦地不想繼續翻閱。這些都毫不夸張。那么,為什么這樣一本書會吸引如此多人,并贏得如此多的贊譽呢?看完書之后,我逐漸冷靜下來,細細地想著,又多了一些感悟。
既然要來談論《平凡的世界》這樣一本書,那我們自然離不開談論本書的作者-路遙先生。在百度百科上,對路遙先生是這樣介紹的: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漢族,中國當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陜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里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里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并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從此處看,我們大抵能想象出路遙先生在怎樣一個饑餓與嚴寒相伴的環境中成長。未能渡過自己43歲生日的作者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很多人評價說路遙的生命是獻給了自己的文學作品,因此可以說,他是永生的。此話大抵是說對了啊!
同樣,在百度百科中,對于路遙最偉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作品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由此獲得茅盾文學獎。是啊,在平凡的世界中,我們看的不只是一本小說,讀的不只是一個故事,而是整個中國在那個十年所發生的事。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那個時代每一個人的身邊,因而平凡。但是,由于時代的浪潮沖擊,作品中各個人物性格下所突出的矛盾又展示了不凡的一面。排開去說,小說中出現的各色人物幾十個,每一個人都有血有肉,篇幅有限,我就選擇我最中意的少平稍作講述吧!
孫少平的故事是小說中最重要的一條線。小說就是由他開始的!一開始出場的少平正在縣城念高中。在當時代來說,對于一個出身鄉野的農村娃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事。可這時出場的少平身上還帶有很多年輕人特有的敏感、自卑。因為窮的只能吃非洲餐,他常常在所有吃飯的人都在操場消失之后才敢領取。但是又因為這股敏感和帶著驕傲的自卑促使他在很多方面去做好自己,去思索,去挑戰,去做到優秀。這些,在他往后的人生路上都有著深刻的體現。逐漸的成長,思維的不斷開闊,加上古老神州大地上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最終促成了他的離開。少平是一個思想的使者,在他身上有很多浪漫的痕跡。但是他的確是一位對于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于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因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不斷有著深刻的追求。其實我一開始不能理解他進入城市的第一選擇為什么是在橋邊做一個等待他人挑選的攬工漢,或者說到現在還沒有明白過來。作為一個在當時代有著高中文憑,肯下苦工的有志青年,我怎么都認為他的選擇有些問題,這其中可能有作者的特意安排吧,但是我欽佩他直面苦難的勇氣。他所經歷的,絕對是一番艱苦卓絕的與苦難的斗爭。甚至,他征服了苦難,對于苦難他竟有了一種驕傲感,一種偉大的征服快感。這是一種奇妙的苦難哲學,屬于他孫少平,卻讓我們深深受益。
平凡的世界主要情節概述 平凡的世界每篇的讀后感篇三
路遙,以前我不是很熟悉的一個名字,如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讀完全書,我真切感受到:寫作,不是空中樓閣,不是水中望月,而是需要真實的生活經歷做積淀;寫長篇小說更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勾勒出來的。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用了四年的時間觀察,體驗,
路遙,以前我不是很熟悉的一個名字,如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讀完全書,我真切感受到:寫作,不是空中樓閣,不是水中望月,而是需要真實的生活經歷做積淀;寫長篇小說更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勾勒出來的。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用了四年的時間觀察,體驗,構思,整理,然而又豈止是四年所能完成的?若不是因為他是黃土地的兒子,又對生活有著執著深厚的感情,又怎能寫出這些親切淳樸的文字?正如他自己在后記中寫到的"其間包含著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誤,包含著勞動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對這個冷暖世界的復雜體驗。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對生活從未淡薄的摯愛與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對我的青年時代投去最后一瞥,從而和它永遠離別了"。他的作品真不愧是" 用生命寫出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黃土高原上一個窮苦農村在1975—1985這十年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在改革這個大時代中各個農民家庭的變化以及這許多家庭中的青年男女們的親情,友情,愛情。作者以博大的胸襟和氣勢表現了眾多家庭的酸甜苦辣,把每一家的故事都編排得有情有味,耐人尋味。當然文章中也相對的對主人公著墨較多,青年中我們熟知并深深喜愛著追求高昂人生的孫少平、田曉霞,立足物質生活的孫少安、賀秀蓮,執著愛情的田潤葉、李向前,看似孩子,其實已會獨立思考的田潤生,還有雖然犯過錯誤受過重創卻仍心地善良的郝紅梅,對待朋友細致入微肝膽相照的金波,天資聰慧的蘭香。老一輩中樸實敦厚的孫玉厚,為了革命不顧一切的孫玉亭,有頭腦有干勁的田福軍。還有的角色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人物性格,如二流子王滿銀,跛女子侯玉英。
作者筆下眾多的人物形象都是很平凡的生活中小人物,他們的生活也都是很平凡的,種地,挖煤,建磚廠,挖魚塘,都是農民從事的一些司空見慣的職業,然而正是通過這些平凡的人和事,讓我們真切體會到農民的艱辛,書中的男主人公孫少平無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有志青年腳踏實地的高昂的人生歷程。與那個特定時代的許許多多農村青年一樣,孫少平似乎應該安于現狀。因為他沒有機會上大學,又出身貧窮本分的農民人家。他注定要像他父親那樣,在這個祖祖輩輩都周而復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種姿態旋轉,跳不出這個圈子,——這就是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農民。
但少平他究竟是讀過許多書的知識分子。他了解農村,也了解自己,他從不懼怕勞動,決不同于他那個游手好閑的姐夫王滿銀。但也不愿和他哥哥少安一樣,單純追求一種物質生活上的富足。他決不鄙視農民,但卻不想在土地里平淡一生,我敬佩他!
讀了平凡的世界后,我明白了80年代人們的艱苦與貧窮,更體會到了現代生活的來之不易,所以,我要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并更加努力學習,為了以后的生活奮斗,爭取作出更大的成就,在這平凡的世界里創造出不平凡的未來。
平凡的世界主要情節概述 平凡的世界每篇的讀后感篇四“人處在一種默默奮斗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的生活中得到升華。”這是最美奮斗者——路遙的思想。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正好將這句話的精髓詮釋在他的作品中,且深深地印在了無數讀者的心里。
高中時代,我從語文老師的介紹中了解到這本書。原因是當她看到食堂門口的飯桶里裝滿了學生們倒掉的飯菜,于是在課堂上用哽咽的聲音給我們讀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第一章。主要介紹的是那個臉色黃瘦,身上穿著老土粗布衣,腳上拖著一雙沒有了鞋帶的舊黃膠鞋的青年——孫少平。他在同學們拿著白面膜,吃著土豆粉條走進了宿舍之后才縮著脖子在泥地里蹣跚而行,來到飯場將乙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每份三毛錢,乙菜每份一毛五,丙菜是清水煮蘿卜,每份五分錢)盆子里的一點殘湯剩水混合著雨水如同偷竊一般地往自己碗里舀……
還記得當老師讀到“兩顆淚珠從他臉上慢慢滑落的時候”,她聲音顫抖起來。我的喉嚨哽咽了,鼻子酸了,眼睛濕潤了。我不是因為同情他吃著黑高粱面饃,而是因為他為了理想而默默地承受貧困給自尊心的傷害。孫少平,一個大男子漢,胸腔里跳著一顆敏感而羞怯的心。但物質條件的惡劣沒有使他退縮,相反的是默默地奮斗,因為這里有他精神的食糧。
孫少平的出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向老師借了《平凡的世界》來看。我以為,只有一個孫少平會感動我,沒想到其中還有許多性格鮮明的形象都使我震撼。孫少安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田曉霞美麗善良、開朗大方,有思想有個性,是無懼世俗的自由靈魂。田福軍則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官,他正直、有愛心、能干……他們在苦難面前選擇勇敢地面對,把磨難當做前進的動力。他們是我人生各個階段的靈魂導師,他們不平凡的精神,一直陪伴我成長。
先來說說孫少平吧,開場就把我感動得哭鼻子的人。他是一個不安現狀、崇尚自由、追求理想的知識農民形象。平凡的是他的形象,他的身份,不平凡的是他的堅強無畏的精神。高中畢業后回農村當老師,被排擠后又到城里當攬工漢,最后去了環境惡劣的煤礦工作。他沒有因為生活的苦難而茍且行事,自甘墮落,始終追求著精神世界的完善,他接連遭遇了愛情的傷痛和身體的毀傷,意志卻沒有被摧毀;他選擇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卻收獲了心靈的高貴和精神的富足。他在我心中就是一個不平凡的精神斗士。
接著說說田曉霞,這個有才華,有個性,有思想,有主見的知識女性。她就是我的女神,我心中的明星。當少平和曉霞初次見面時,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姑娘竟像男孩子一樣披著一件軍綠色的外套,具有男孩子般率真灑脫的性格。不僅穿著打扮與別人不同,更是敢于沖破思想的藩籬,將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
愛情,是平凡的世界里最動人的旋律。田曉霞和孫少平之間近乎柏拉圖式的愛情,純真甜美。較之孫少安與田潤葉的平民式的愛情,他們的愛情則帶有濃烈的現代意味,更帶著理想主義的浪漫色彩,讓人心醉。
少平是農民的兒子,曉霞是縣革委會副書記的女兒。少平是隨時可能失業的攬工漢,曉霞是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少平是冒著生命危險工作的掏碳工,曉霞是縱筆凌云的省報記者。他們之間社會地位與身份地位的懸殊,判若云泥,他們之間的距離不言而喻。但是在他們的精神世界里,卻互相獲得了認同。他們是一對由世界名著熏陶出來的情侶,他們的每一次相遇都浸染著濃厚的書香色彩。這種產生于精神層面上的愛情讓人欣賞。
田曉霞對愛情的主動,源于她灑脫的性情,也與她的愛情理念有關。在日記中,她表示真正的愛情是心甘情愿地與愛人在一起奮斗并不斷地自我更新的過程,并且愿意為自己所愛的人犧牲一切。田曉霞的愛情理念讓我對愛情的認識更深了一步,以至于讓我在面對愛情的時候更加理智而沉穩。
田曉霞的愛情觀讓人感動,但是更讓人震撼的是她壯美的離去。在陜南抗洪前線采訪時,她為救落水的小孩而獻出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也給自己超凡脫俗的愛情劃上了句號。曉霞走了,但她不平凡的精神卻永遠的留在了我的心里。
最后,還想說說孫少安和田福軍。這兩個人在事業精神上給我滿滿的正能量。孫少安是改革的先覺者。做隊長時,立志改變鄉村貧困的面貌,雖然經歷了重重困難,卻始終不改初衷,成為村里的“冒尖戶”,并帶動村民一起脫貧,使雙水村的光景越來越好。他勤奮務實、堅韌頑強、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精神令人欽佩。田福軍是一個人民的好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一心為民。作為下級,不卑不亢,在原則上堅持自己的思想,不阿諛奉承。作為上級領導,不怕吃苦走基層。其精神世界之豐滿和人格力量之向上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當時混沌時代的一抹亮色,甚至也是當代社會領導干部的一個楷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我個人的角度來理解這部經典,它之所以經典,首先在于它偉大的時代意義,其次它對于個人奮斗和自我精神追求的描寫,充滿了正能量,讓我明白了生活的意義,讓我懂得了應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今天與大家分享,和諸君共勉。
平凡的世界主要情節概述 平凡的世界每篇的讀后感篇五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平凡的世界》是我們的選讀書目,也是很多文學愛好者推薦的一本好書,帶著無比激動地心情,欣賞了這本書,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偶爾會心中涌起一股熱辣辣的感覺,有時也會不住熱淚盈眶。
全書講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奮斗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斗歷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平凡的親情、友情和愛情,讓我00后認識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才是偉大的,人生不管遇到任何苦難都不要放棄,在努力奮斗中永遠保持一顆平凡的心。書中的兩位主人翁少平和少安弟兄倆在一個平凡的家庭出生,身上有股不甘于貧窮,要改變家庭命運的決心。
孫少平是一個頑強拼搏不向艱難和窮困低頭的人。由于家庭比較的貧窮,他上學一頓只有一個黑饃饃,長此以往造成身體嚴重營養不良。正是這樣一個瘦弱的身體卻有一顆不甘于為農民的執著的心。少平便利用一切空隙時間看一些中外的名著,讓他對自己對未來有了人生的奮斗目標和方向。少平隨著社會的動蕩與穩定也確定了自立的人生,完成了從一名高中畢業生到煤礦工人的轉化,讓自己的心靈在“平凡的世界”中升華開花。
少安是家里的長子,身上肩負著家庭的重任,他有著經營的頭腦和不甘于貧窮的內心,在觀察到燒磚有賺錢的前景時,他很堅決的開磚廠。途中失敗,因為技術人員的失誤將辛辛苦苦經營起來的磚窯毀于一旦。當他失敗的時候也遭到了村里的白眼和背叛。然而,他并沒有放棄,經歷了重重的磨難又重新來過。最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磚廠在他的經營下辦得風風火火,之后,善良的他收留了無業的村民并捐款建造了學校,貢獻于社會也報效了祖國。命運總是在跟這兩個善良積極的小伙開玩笑,兩兄弟在愛情方面經歷了一波三折。
少安和少平他們對生活的責任、對人生的不甘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感染著我。雖然我們是21世紀新時代的中學生,但我們要依然學習前人留給我們永不言棄的頑強精神,我們將來也會在成長之路遇到很多的荊棘,可是只要我們勇于改變,勇于創新,讓我們在平凡的每一天健康快樂!
平凡的世界主要情節概述 平凡的世界每篇的讀后感篇六
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路遙
青春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書籍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是這本書中,我對孫少平的認識。
1975年,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26個年頭。雖然中國統一了,但貧窮的社會局面卻沒有改變。孫玉厚一大家子便是這個時代最普遍的代表——農民。
大抵是這年頭風大,農民這碗飯,可不好吃。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孫少平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但在他第一次接觸書籍時,他的生活變了。現實中受到的痛苦,在書籍里找到了安慰。可以說,知識改變了這個十八歲少年的命運。但生活始終不是一帆風順的。回顧孫少平坎坷的一生,令我惋惜的是孫少平的愛人田曉霞,兩個身份有著天差地別的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最后,曉霞為救一個落水兒童而犧牲。“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雖然這對苦命人已是天人兩隔,但孫少平心中的那份情感卻沒有改變。
這本書的時代性很強,我們不僅看到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縮影,也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局限性。孫少平通過念書這條渠道,看似有了些許筆墨功底和放眼世界的格局,但他往后坎坷的社會經歷,不過是在底層泥瓦匠、煤炭工穿梭,面臨的是戶口、住房、飲食和倒插門,這里依舊是平凡的世界,繁瑣的世界。
小說中記錄的是十年間平平凡凡人中的細碎小事,平凡但真的不簡單。有些物質上、身體上的枷鎖可能一輩子如何努力也不能擯除,但是勇敢地遵循著心之所向,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平凡的世界,平淡的看待,因為世界不會按照你想象的軌跡運行。或許正是高興到了極點,悲劇降臨;也許人生一直平淡無波瀾,一切都順其自然的、悄無聲息的改變,你看似反抗,卻順從了生活帶給你的一切。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類,如此的渺小,卻也如此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