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一
母校微笑著擁抱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夢想,激勵著一屆又一屆學子的抱負,也撫慰一年又一年桃李開落的惆悵,母校永遠年輕。
今天,我揮著激動的心情閱讀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徐志摩作于1928年11月第三次歐洲之行的歸國途中。當年7月底,作者重游康橋,往日在那里度過的幸福時光又重新回到心頭,但是因為當時要急于見一個英國朋友,沒有時間記錄自己的感受。直到11月他從法國馬賽歸國,才記下了這段精神之旅。全詩以優美絕倫的意境,清新華麗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再現了劍橋的柔美,細致入微地表現了詩人對母校的深深愛戀。其中的詩句更是讓人深有感觸。
《再別康橋》開頭的幾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攝了去。感懷著它給我的清幽的美和傷感的情緒。詩人的才情,詩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飄來的楊絮,平素中夾著深蘊,渾然天成。在你隨心所欲中體味它的空靈、輕快。作者對劍橋大學的愛,對那讀書生活的印象,揮之不去,縈縈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達?這就莫過于康河了?!澳呛优系慕鹆?,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笨岛又車囊徊菀荒?,成了作者感情發泄的寄托物。正因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連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還情愿做水草。寫到這里詩人心頭“蕩漾”起了一陣陣不可抑制的柔情。“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痹娙伺炫鹊母星椋诖诉_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永留在他心愛的康河。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贝颂幍哪且惶端?,不再僅僅是一潭水,而是詩人美好情懷的溶合物。是斑斕多彩的,是有豐富內涵的?!皩簦繐我恢чL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倍嗝疵篮玫囊庀螅嗝粗藷岬谋戆?。“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現實與夢想,現在與過去,已如過眼煙云,飄然而逝?!拔摇睒O力的追懷,“我”想擁有那爛漫、甜蜜的生活。然而,當年的快樂、歡欣如今卻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來了。早期熱烈的羅曼蒂克,如今已變成了輕煙籠罩般的傷感。不用送行,不用灑淚告別,甚至也“不帶走一片云彩,”只是“輕輕的來,”“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將永遠在詩人的心胸里長存,詩人的靈魂早已經和康橋融為一體了。
徐志摩作為偉大的詩人,對于自己的母校都那么熱愛,我們作為母校中平凡的一員,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學習,為母校爭光,讓母校以我們為榮。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二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做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只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聲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贊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于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作者對康橋的不舍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這首詩采用現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的含虛、典雅,又采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詩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艷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舍!
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戀之愁之哀。
《再別康橋》的感悟
康橋,就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19之1922年,這兩年時間是作者在此學習。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所以他后來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國的途中,他創作了這首詩??梢哉f,“康橋”兩字一直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節寫他離開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連用三個“輕輕的”,讓我們大家都感覺到詩人輕輕的來了,又輕輕的走了!
第二節至第四節,描寫了康河的泛舟尋夢。夕陽中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這些景物都出現在眼中。這段又用了暗喻的修辭方法將“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陽中的新娘”。又將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這種手法使這幾段變得十分誘人美麗人。
第五、六節,作者借用“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是這首詩詩推向高潮。最后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第一段三個“輕輕的”形成首尾。
胡適曾經說過:“他的人生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主張。這首詩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三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名家點評
陳偉農:《再別康橋》一個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樂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識相戀后,他期盼著能生活在一起,不料當他和張幼儀離婚后,林徽因卻突然回國和梁思成結婚,一向有紳士風度的詩人,只能將往昔生活的甜蜜回憶,通過詩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達。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詩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陽中的新娘”,這作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尋夢中的“夢”,是指兩人當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則暗含了不淺的感情記憶,只能暗藏在心里,獨自享受。
霍秀全:《再別康橋》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自有,美”的理想的具體反映。詩中理想主義的情感表白是分為兩個層次的,一是對往昔劍橋留學生活的回憶,二是對當年愛情挫折的追述。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四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軟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⑷;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創作背景
此詩寫于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禈颍从膭虼髮W所在地。19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于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不過當時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別康橋》,當時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國人翻譯過來的。
名家點評
陳偉農:《再別康橋》一個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樂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識相戀后,他期盼著能生活在一起,不料當他和張幼儀離婚后,林徽因卻突然回國和梁思成結婚,一向有紳士風度的詩人,只能將往昔生活的甜蜜回憶,通過詩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達。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詩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陽中的新娘”,這作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尋夢中的“夢”,是指兩人當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則暗含了不淺的感情記憶,只能暗藏在心里,獨自享受。
霍秀全:《再別康橋》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自有,美”的理想的具體反映。詩中理想主義的情感表白是分為兩個層次的,一是對往昔劍橋留學生活的回憶,二是對當年愛情挫折的追述。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五
徐志摩再別康橋 全文
我的語言過于蒼白 ,心卻是因為你的每一句話而疼 。下面來欣賞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吧!
再別康橋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眱灻赖男?,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痹娙说倪@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快樂的是可以在康橋尋夢,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敝胤倒实?,“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六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作別西天的云彩
我的家鄉,在長流。
客觀地來講,那里很臟,小時候去那里還嫌棄,沒有新海的外婆家干凈。一頭頭笨牛在大街上招搖地行走,看了都覺得惡心。蒼蠅們成群結隊地在牛背上歇息,想想都覺得臭不可聞。
我只有在清明的時候才回去掃掃墓。那時都是才下過雨,空氣很好。這也是我答應爸爸媽媽和他們過來的唯一原因。來去匆匆,沒有任何記憶。大腦被其它事情塞滿了,沒有空閑,也沒有意識抽出空閑來想這些。
我明白,它是我的家,我的家鄉。但我不喜歡它,也不能算是不喜歡罷,見它如見水,流過即過,不再記得任何。那新鮮的空氣,呼吸了,就沒有了?;氐郊揖幼〉氖袇^,依然是煙塵飛舞,然后再被學習,工作和其它事情填上了,誰還有空閑去思那個小鎮呢
對,長流僅是一個小鎮,一個臟兮兮的小鎮。
可那里畢竟是我的家鄉啊,我也明白,它令我所愛的地方,我的家鄉,里面沉淀著我的愛。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
沒有金柳,只有碧榕。
人工湖畔,總會有一棵兩棵榕樹立在那兒。太陽高掛的時候,在水里的倒影格外明顯,還辨得出顏色來。我不是詩人,不會用華麗的辭藻抑或浪漫的語調去描繪出她們的優美身姿。
但不能否認,它,很婀娜。
它不是柳樹,但它有它自己的柔情,略帶堅毅的柔軟,是無法詮釋的妖嬈。
鴨子們不會審美,但它們明白那蔭下是乘涼的好去處,于是紛紛擁向樹陰。算是碧波蕩漾吧,若是如此,榕樹葉帶著的墨綠,豈不又是一番風景碧綠與墨綠的完美過渡,再加上水中若隱若現的云朵,一層層鋪在水面上,就像樹冠的裝飾。
波光中的榕,就像唐朝那豐滿而高髻的華麗仕女,發上插滿了各種閃耀的頭飾。圓潤而性感的身軀嬌羞得嫵媚,佇立在天上,天空便是它的背景。
是啊,水中的艷影,長流的榕。
我對它情有獨鐘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七
抽出倚在書架最邊上的書,鵝黃色的封面上落了許些塵埃,一拂,細小塵埃紛揚,成為晶瑩的光芒中的細小的美麗。上面用燙金寫著《再別康橋》,心悸動著,無聲的翻開,怕驚擾了那個星夜滿載星光的夢。
陽光透過我的指尖在紙上投影出暗影。一場似康水般的情愫在那片凹凸不平的云彩下構成河畔金柳的美。踏響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毫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化成西邊的云彩。搖一小舟在康橋尋找細碎的夢。
而她則是多情的金柳是你心中的新娘,溫柔可人。你愿化作水綠草沉醉之康河的柔波里。
在青草更青處,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未就。連夏蟲也與你沉靜在這水汽氤氳的暖夜里,醉心的沉默。最后,離別而去。
志摩一生有三字:愛,自由,美。他對微因的一片癡情成為一段流著令人流淚的美。他的徘徊正是追尋的縮影。他對母校的留戀是他情感細膩的一部分。
志摩清新雋永的詩如音樂,節奏輕柔委婉,伴著情感起伏跳躍。他用他含羞草般的觸覺去感知感情。這浪漫隨不能成為現實,但卻能如康橋般靜靜流淌。
漫漫長久飄進久違康橋,雙膝跪地膜拜夕陽最后的輝煌。再別康橋,別了,這個浪漫的人釋放浪漫,給我沁人心脾的期望與溫柔。
心悸動著,觸及陽光,寶藍色的瓶里清澈的水在桌上印出波光粼粼?;蛟S此刻談起愛,為時過早。但時間康水潺潺而過。在青春,有些錯誤反而美麗。那是個雪花飛揚的冬季,有了一段美麗的,鏡水花月般的情。是一個如風的少年,青春這個荒.唐年紀,每次為了看他打籃球常常在操場上,吹冷風并是半個小時,修長的身影在夕陽下旋轉,陪我度過了一整個冬季。成績因此下滑,老師家長的壓力,讓那半小時似流水,甚至,那是唯一的動人的安慰。二月拂柳,在夜晚,打開久違的qq,發現一個陌生人在那個冬季在另一頭說了你好,頭像像是令我沉醉的自拍,心一點點沉下去,我向他發出“嗨”。但故事就像斷了油的圓珠筆停在那個冬季。以后,再也沒有為了那半個小時而放縱自己的青春。
我卻從未惋惜過,那時一段似康水般的過去,就像玻璃瓶里的一顆玫瑰種子,從未發芽,卻含著當初我翹首盼望她開出美花。一樣的美麗,那是我一整個青春里最美的風景。如果得了微因的愛,志摩的名字也許會埋沒在黑暗里,即使沒有得到,但康橋之情依舊是那個滿載星光的夢。
回神,低頭,見到樹上被紅筆劃出的一句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說的,大概也是我的情緒吧。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八
輕輕的我打開書本,低聲誦讀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多么優美,多么富有哲理的詩句,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讀著……
徐志摩是著名的現代詩人、散文家?!翱禈蚯榻Y”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再別康橋》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去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面對洶涌的大海了遼闊的天空,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輕輕的合上書本,我的思緒卻仍沒從柔緩的情節,以及深深的回憶中走出。徐志摩在《再別康橋》的舊事,好似一場夢,夾雜了許多淚水和歡笑。我童年的回憶也絲毫不比他遜色呀!細細回憶,童年的時光總是那么快樂——第一次“咿咿呀呀”學語,第一次去,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考一百分,第一次……那么多的第一次,那么多的記憶,記憶就算隨風飄散,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給予我的關愛,永遠埋藏在我記憶的深處。童年已經漸漸遠去,現在,我長成了一個充滿理想的少年,祖國美好的未來,還等著我們去創造呢!我想徐志摩也就是這樣想的。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我喜歡這首小詩,寧靜而又深沉。我想:我們這代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從現在起,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才能為國家、社會做更多一些有意義的事。
再別康橋讀后感4
暑假,悠閑中重拾徐志摩詩集,真的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一種靈魂的洗滌,特別是那首《再別康橋》。“康橋”的清新淡雅,“康橋”的美侖美奐,飽醮深情的志摩以無限的眷戀,描繪的是一個令人神馳心往的清幽家園。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摯愛。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這樸實無華的句子,帶給人的是一種飄逸灑脫的感受。別具一格的用詞,使詩的意境更為精妙地體現,貼切而生動三個輕柔的動作加上“輕輕地,輕輕地,輕輕地”,詩中淡雅的憂傷像毛毛細雨,潤物細無聲地滲透人的心肺。
再讀《別了康橋》,開頭的幾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攝了去。感懷著它給我的清幽的美和傷感的情緒。詩人的才情,詩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飄來的楊絮,平素中夾著深蘊,渾然天成。在你隨心所欲中體味它的空靈、輕快。作者對劍橋大學的愛,對那讀書生活的印象,揮之不去,縈縈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達?這就莫過于康河了?!澳呛优系慕鹆?,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笨岛又車囊徊菀荒荆闪俗髡吒星榘l泄的寄托物。正因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連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還情愿做水草。寫到這里詩人心頭“蕩漾”起了一陣陣不可抑制的柔情?!败浤嗌系那嘬?,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詩人澎湃的感情,在此達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永留在他心愛的康河。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處的那一潭水,不再僅僅是一潭水,而是詩人美好情懷的溶合物。是斑斕多彩的,是有豐富內涵的?!皩?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熱的表白?!暗也荒芊鸥?,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現實與夢想,現在與過去,已如過眼煙云,飄然而逝?!拔摇睒O力的追懷,“我”想擁有那爛漫、甜蜜的生活。然而,當年的快樂、歡欣如今卻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來了。早期熱烈的羅曼蒂克,如今已變成了輕煙籠罩般的傷感。不用送行,不用灑淚告別,甚至也“不帶走一片云彩,”只是“輕輕的來,”“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將永遠在詩人的心胸里長存,詩人的靈魂早已經和康橋融為一體了。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九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19曾留學英國。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
《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筑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十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19曾留學英國。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
《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筑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7篇】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十一
原文
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軟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⑷;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注釋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
⑵招搖:這里有“逍遙”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撐船工具。
⑷溯(sù):逆著水流的方向走。
賞析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優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痹娙说倪@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鞓返氖强梢栽诳禈驅?,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背景簡介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縣一個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讀商科以繼承父業。但是徐志摩在美國與英國求學期間,卻對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兩次去歐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國、法國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萬千、浮想聯翩。
康橋,即英國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劍橋,是徐志摩“最心愛的”地方。他專門為劍橋寫過三篇詩文。早期的詩《康橋,再會罷》,是作者熱戀時的留別之作。1925年游歐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是闊別后深情地回憶?!对賱e康橋》則是詩人1928年英國講學歸來后第三次對劍橋傾訴衷腸。
1928年,胡適、徐志摩、張君勵等人組織發起的“新月社”所主辦的《新月》雜志創刊,由徐志摩任主編。該雜志主張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進行“純”文學的創作,曾受到魯迅等人的批評。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詩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其中有《再別康橋》、《秋蟲》等41首詩。在該詩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顧自己這一時期的生活和心態:“最近幾年,有時候自己想著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過去,內心竟可以一無消息,不透一點光,不見一點亮,不見紋絲的動?!薄白罱@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是到了枯窘的深處,跟著詩的產量也盡‘向瘦小里耗’?!边@正是徐志摩寫作《再別康橋》時的精神狀態。這種心態與他思想的變化密切相關。在北伐的凱歌聲中,徐志摩來到上海,曾興奮過一陣。他對蔣介石政權寄以希望,還寫過幾篇非議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文。但很快地,他便對蔣介石的專制統治失望了。他長期以來所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現代啟蒙主義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時的現代民主政治,與他所目睹的軍閥混戰、封建勢力猖獗、民不聊生的當時中國現狀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內心苦悶與憂傷干也由此而起。
聞一多曾在詩歌理論方面提出過著名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的美學主張,并在自己的詩歌創作實踐中加以探索與求證。作為聞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贊同這一主張。他認為,“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以此與聞一多的倡導相呼應。他這種詩歌藝術方面的主張與追求,在《再別康橋》中有突出的表現。
內容評述
全詩共寫了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寫康橋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軟泥上的清荇、榆蔭下的一譚,構成了一幅寧靜、秀美的大自然的畫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橋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實上,康橋的自然景觀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舉世無雙。這種景色在英國、在歐洲、在中國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詩人為什么會有獨鐘、深深眷戀呢?恐怕有兩個原因。第一,康橋之美是與詩人在此生活過的美好青春回憶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詩人必須離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價值。第二,康橋是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自然景觀因人文氛圍而更顯其美。因此,詩人描畫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識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康橋在詩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詩人信念與理想的象征??傊?,康橋之美不能單從自然景物的客觀方面去理解,他應該是客觀景物與詩人個人經歷、主觀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種契合。
其次是寫出了詩人的心緒之亂。在平和舒緩的抒情基調中,詩人的內心世界其實是不平靜的,甚至是多種感情因素混合與交織的,難以彌平現實和夢想之間的沖突。當然,這種紛亂的思緒在詩中的表現是通過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語言含蓄的表達的?!安ü饫锏钠G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逼G影的形象是變幻不定的,心頭的感覺是波動蕩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靜。“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彩虹是詩人“理想”即“夢”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這是詩人心緒之亂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寫照。結合詩人對中國現狀的不滿、反感與消沉的思想情緒,可以體察到他那種熱情衰退、理想幻滅、愁思欲罷不能、情懷欲舒難展的心緒。
再次是寫離別之悵,康橋曾寄托著詩人多少美好的回憶,多少甜蜜的夢想,多少青春的歲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問中所說的:“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種甜蜜的洗禮,……我敢說的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界是康橋幫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币痪湓挘禈蚴窃娙酥R啟蒙和精神承認的地方。由此,再別康橋,那種惆悵迷惘之感,那種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動于其心而難以解脫。所以,“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個曾有過熱血沸騰之時的戰士,曾在“五四”的戰旗下宣傳過西方人道主義原則、主張個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擊過封建軍閥統治、吐露過對勞動大眾的情感和對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詩人,在信仰難以實現、挫折接踵而來的階段,那和布爾喬亞的軟弱性的暴露,那種知識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緒的萌動,人們是可以體會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別、眷戀與追憶之中,嘆息著對中國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夢的破碎的悲觀,這正是《再別康橋》中貫穿始終的情調。
藝術賞析
繪畫感與意境美是本詩的最大特色。詩中意象眾多,皆鮮明艷麗。“物”與“我”、情與景和諧互滲,創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謂意境,即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詩人為了創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強調了描寫上的形象性與畫面感。詩中的夕陽、星輝、波光、艷影、榆蔭等突出了光線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強烈的色彩感,招搖、揉碎、蕩漾、漫溯等又呈現出意象的動感。詩中每一節都是一幅畫,組合在一起則是整體和諧的藝術空間。詩人在追求繪畫美的同時還出色地把“我”與“康橋”糅合在一起敘寫?!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痹谶@里,“我”的依依惜別的形象始終在康橋的風姿中佇立。“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康橋的波光艷影也無時無刻不印在“我”的心中。這種將寫景與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無分離造作之感的技巧,營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滲的氛圍,達成含蓄沖淡、柔美婉約的古典式意境。
本詩的比喻奇異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動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徐志摩曾說過;“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沒了你的靈性。”這話道出了詩人為何一再在本詩中運用比喻手法的原委。詩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為物,以表達自己對康橋的依戀之情,如“我”與康橋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閃閃的康河。這些比喻因緣而起、隨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眾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來的想象性聯系又給人新鮮感。此外,“河畔的金柳”與“夕陽中的新娘”,“悄悄”與“別離的笙蕭”,他們之間的比喻關系卻喚起陌生化的新鮮審美感覺,不落俗套且貼切自然。就比喻而言,過有陌生化顯示詩人的創造力,但卻造成喻意晦澀難懂;過于熟悉化固然能明白易懂,但一個好比喻被反復使用后也會喪失審美的新鮮感。本詩的比喻多處于陌生與熟悉之間,這是最佳的審美臨界點。本詩的象征性意象也值得注意。所謂“象征”,通常是指甲事物按時乙事物,甲事物因具有審美的感性特征而被注意,乙事物則不在文本中出現而須讀者體味、索解。這也就是修辭學上的借喻或隱喻手法。本詩中,“西天中的云彩”既是描述性意象又是象征性意象,暗示著西方社會和西方文化的色彩絢麗?!安屎缢频膲簟?,彩虹處于想象而非眼前實景,夢是含義豐富的意象,整個意象組合的隱喻內涵則是詩人的理想與愿望。
聞一多主張的建筑美和音樂美在詩中也有獨到的體現?!敖ㄖ馈逼鋵嵤潜扔餍哉f法,意詩行排列相識的整齊勻稱。本詩共有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六至八字,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頭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著是“建筑美”詩歌實驗的一種標本。音樂沒是指詩歌節奏的勻整和韻律的和諧。本詩每行基本上都保持三個音節,即有三個停頓(三個章節之間的小停頓和一行詩結束后的稍長停頓),形成全詩的統一節奏。詩中的第二、四行押韻,每節詩自換一韻,具有一種抒情小調似的旋律感,與全詩輕柔的情感基調相吻合。第一節與最后一節詩在內容上呼應,在形式上對稱,在韻律上合拍,給人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旋律美感。
集評
這首詩籠罩著一種寂靜的氣氛。繪幽靜之景色,狀寧謐之心境。在詩的末尾,詩人想象自己撐一支長篙,向遠方草色深處漫游,迎著和風,沐著星輝,真是連缺乏音樂靈感的人也會禁不住放聲歌唱,可是詩中的思想隨即逆轉:“但我不能放歌”,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更是特意將“笙簫”和“悄悄”、“夏蟲”和“沉默”這無法調和的事物連接起來,意在表明詩人離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則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孫琴安、戴達《〈再別康橋〉鑒賞》)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集合7篇)】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十二
原文
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軟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⑷;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注釋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
⑵招搖:這里有“逍遙”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撐船工具。
⑷溯(sù):逆著水流的方向走。
賞析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眱灻赖男?,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痹娙说倪@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快樂的是可以在康橋尋夢,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敝胤倒实兀拔业那啻盒▲B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背景簡介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縣一個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讀商科以繼承父業。但是徐志摩在美國與英國求學期間,卻對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兩次去歐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國、法國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萬千、浮想聯翩。
康橋,即英國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劍橋,是徐志摩“最心愛的”地方。他專門為劍橋寫過三篇詩文。早期的詩《康橋,再會罷》,是作者熱戀時的留別之作。1925年游歐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是闊別后深情地回憶。《再別康橋》則是詩人1928年英國講學歸來后第三次對劍橋傾訴衷腸。
1928年,胡適、徐志摩、張君勵等人組織發起的“新月社”所主辦的《新月》雜志創刊,由徐志摩任主編。該雜志主張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進行“純”文學的創作,曾受到魯迅等人的批評。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詩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其中有《再別康橋》、《秋蟲》等41首詩。在該詩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顧自己這一時期的生活和心態:“最近幾年,有時候自己想著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過去,內心竟可以一無消息,不透一點光,不見一點亮,不見紋絲的動。”“最近這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是到了枯窘的深處,跟著詩的產量也盡‘向瘦小里耗’?!边@正是徐志摩寫作《再別康橋》時的精神狀態。這種心態與他思想的變化密切相關。在北伐的凱歌聲中,徐志摩來到上海,曾興奮過一陣。他對蔣介石政權寄以希望,還寫過幾篇非議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文。但很快地,他便對蔣介石的專制統治失望了。他長期以來所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現代啟蒙主義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時的現代民主政治,與他所目睹的軍閥混戰、封建勢力猖獗、民不聊生的當時中國現狀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內心苦悶與憂傷干也由此而起。
聞一多曾在詩歌理論方面提出過著名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的美學主張,并在自己的詩歌創作實踐中加以探索與求證。作為聞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贊同這一主張。他認為,“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以此與聞一多的倡導相呼應。他這種詩歌藝術方面的主張與追求,在《再別康橋》中有突出的表現。
內容評述
全詩共寫了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寫康橋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軟泥上的清荇、榆蔭下的一譚,構成了一幅寧靜、秀美的大自然的畫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橋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實上,康橋的自然景觀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舉世無雙。這種景色在英國、在歐洲、在中國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詩人為什么會有獨鐘、深深眷戀呢?恐怕有兩個原因。第一,康橋之美是與詩人在此生活過的美好青春回憶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詩人必須離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價值。第二,康橋是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自然景觀因人文氛圍而更顯其美。因此,詩人描畫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識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康橋在詩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詩人信念與理想的象征。總之,康橋之美不能單從自然景物的客觀方面去理解,他應該是客觀景物與詩人個人經歷、主觀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種契合。
其次是寫出了詩人的心緒之亂。在平和舒緩的抒情基調中,詩人的內心世界其實是不平靜的,甚至是多種感情因素混合與交織的,難以彌平現實和夢想之間的沖突。當然,這種紛亂的思緒在詩中的表現是通過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語言含蓄的表達的?!安ü饫锏钠G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逼G影的形象是變幻不定的,心頭的感覺是波動蕩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靜?!笆翘焐虾?,揉碎在浮萍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彩虹是詩人“理想”即“夢”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這是詩人心緒之亂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寫照。結合詩人對中國現狀的不滿、反感與消沉的思想情緒,可以體察到他那種熱情衰退、理想幻滅、愁思欲罷不能、情懷欲舒難展的心緒。
再次是寫離別之悵,康橋曾寄托著詩人多少美好的回憶,多少甜蜜的夢想,多少青春的歲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問中所說的:“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種甜蜜的洗禮,……我敢說的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界是康橋幫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一句話,康橋是詩人知識啟蒙和精神承認的地方。由此,再別康橋,那種惆悵迷惘之感,那種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動于其心而難以解脫。所以,“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個曾有過熱血沸騰之時的戰士,曾在“五四”的戰旗下宣傳過西方人道主義原則、主張個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擊過封建軍閥統治、吐露過對勞動大眾的情感和對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詩人,在信仰難以實現、挫折接踵而來的階段,那和布爾喬亞的軟弱性的暴露,那種知識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緒的萌動,人們是可以體會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別、眷戀與追憶之中,嘆息著對中國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夢的破碎的悲觀,這正是《再別康橋》中貫穿始終的情調。
藝術賞析
繪畫感與意境美是本詩的最大特色。詩中意象眾多,皆鮮明艷麗?!拔铩迸c“我”、情與景和諧互滲,創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謂意境,即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融合而成的藝術境界。詩人為了創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強調了描寫上的形象性與畫面感。詩中的夕陽、星輝、波光、艷影、榆蔭等突出了光線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強烈的色彩感,招搖、揉碎、蕩漾、漫溯等又呈現出意象的動感。詩中每一節都是一幅畫,組合在一起則是整體和諧的藝術空間。詩人在追求繪畫美的同時還出色地把“我”與“康橋”糅合在一起敘寫。“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在這里,“我”的依依惜別的形象始終在康橋的風姿中佇立?!皩?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笨禈虻牟ü馄G影也無時無刻不印在“我”的心中。這種將寫景與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無分離造作之感的技巧,營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滲的氛圍,達成含蓄沖淡、柔美婉約的古典式意境。
本詩的比喻奇異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動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徐志摩曾說過;“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沒了你的靈性?!边@話道出了詩人為何一再在本詩中運用比喻手法的原委。詩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為物,以表達自己對康橋的依戀之情,如“我”與康橋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閃閃的康河。這些比喻因緣而起、隨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眾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來的想象性聯系又給人新鮮感。此外,“河畔的金柳”與“夕陽中的新娘”,“悄悄”與“別離的笙蕭”,他們之間的比喻關系卻喚起陌生化的新鮮審美感覺,不落俗套且貼切自然。就比喻而言,過有陌生化顯示詩人的創造力,但卻造成喻意晦澀難懂;過于熟悉化固然能明白易懂,但一個好比喻被反復使用后也會喪失審美的新鮮感。本詩的比喻多處于陌生與熟悉之間,這是最佳的審美臨界點。本詩的象征性意象也值得注意。所謂“象征”,通常是指甲事物按時乙事物,甲事物因具有審美的感性特征而被注意,乙事物則不在文本中出現而須讀者體味、索解。這也就是修辭學上的借喻或隱喻手法。本詩中,“西天中的云彩”既是描述性意象又是象征性意象,暗示著西方社會和西方文化的色彩絢麗?!安屎缢频膲簟?,彩虹處于想象而非眼前實景,夢是含義豐富的意象,整個意象組合的隱喻內涵則是詩人的理想與愿望。
聞一多主張的建筑美和音樂美在詩中也有獨到的體現。“建筑美”其實是比喻性說法,意詩行排列相識的整齊勻稱。本詩共有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六至八字,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頭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著是“建筑美”詩歌實驗的一種標本。音樂沒是指詩歌節奏的勻整和韻律的和諧。本詩每行基本上都保持三個音節,即有三個停頓(三個章節之間的小停頓和一行詩結束后的稍長停頓),形成全詩的統一節奏。詩中的第二、四行押韻,每節詩自換一韻,具有一種抒情小調似的旋律感,與全詩輕柔的情感基調相吻合。第一節與最后一節詩在內容上呼應,在形式上對稱,在韻律上合拍,給人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旋律美感。
集評
這首詩籠罩著一種寂靜的氣氛。繪幽靜之景色,狀寧謐之心境。在詩的末尾,詩人想象自己撐一支長篙,向遠方草色深處漫游,迎著和風,沐著星輝,真是連缺乏音樂靈感的人也會禁不住放聲歌唱,可是詩中的思想隨即逆轉:“但我不能放歌”,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更是特意將“笙簫”和“悄悄”、“夏蟲”和“沉默”這無法調和的事物連接起來,意在表明詩人離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則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孫琴安、戴達《〈再別康橋〉鑒賞》)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十三
徐志摩再別康橋欣賞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如果您喜歡《徐志摩再別康橋》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噢!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300字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后感1200字篇十四
徐志摩《再別康橋》講稿
《再別康橋》寫的是詩人的離別愁緒,突出的感情是一個“別”字。詩歌重點寫的“境”,則是康橋的康河。
一、說教材地位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再別康橋》,《再別康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中國現代詩三首》中的第一首。《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這首使詩人獲得巨大聲譽的詩作,感情真摯,形象生動鮮明,語言優美洗練。它以美的語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無限眷戀和那似清煙如微波般是離情別緒,猶如一首憂傷的小夜曲,輕柔舒緩,令人回味無窮。鑒于本詩的這些特點,我制作了帶有藍天白云,岸邊垂柳,潺潺小溪等畫面的課件,再配上輕柔的具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曲子,首先為學生營造出自然景物與個人自由天性相融合的氛圍,并以誦讀法貫穿教學全程,使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其別具一格的意境之美,進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二、說學生
作為高一學生,他們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感情體會較膚淺,并且缺乏一定的鑒賞詩歌的能力,常常拿著這樣一首詩歌,他們覺得很美,卻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詩意美,無法品味詩歌的意境,所以我將訓練學生誦讀、鑒賞詩歌的能力,使得他們能夠把握詩歌的獨特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素質要全面發展的要求,我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簡介和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2. 咀嚼詩歌語言,把握詩歌意象,體會詩人感情
3. 感知《再別康橋》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
能力目標:
1. 繼續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
2. 培養學生通過意象鑒賞詩歌的能力
3.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德育目標:
1. 鼓勵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
2. 培養學生發現美,感知美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詩趣味
四、說教學重點
1.感受《再別康橋》內容上的詩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藝術上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
2.把握意象的含義和作用,品味詩歌的意境
3.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說教學難點
1.從詩歌的意象和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2.把握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六、說教學方法
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誦讀將有助于學生很好的把握詩歌內容,理解詩人感情,從而使學生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與詩人發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同時,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優美的、精練的,誦讀也有助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拓展閱讀:《再別康橋》擴寫
我輕聲慢步的離開,猶如我輕聲慢步的來;我輕輕的揮著手,任由衣袖在風中擺動,彷佛在跟那西邊的云彩道別。
金光閃閃的柳樹,我在那河畔邊,像是那夕陽中嬌柔的新娘,波光里映著那柳樹倒影之美,在我的心頭如水流波動般的蕩漾!
綠油油的荇菜,實濕軟的泥土上,水草再水中隨波款擺!在康河柔柔的水波里,我跟心只是那其中的一條水草,只因能深深得受到它的浸潤…….
那榆蔭下的一水池,不是清澈的泉水,而是天空中那美麗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間,將沉淀著那代表一國游子般彩虹似的夢!
阿~尋找那夢想!就好像稱著一只長長的竹竿,向青草更青綠的地方往上游撐去,又好似滿滿的星輝載滿于整船,并在閃耀的斑斕空中吟曲唱歌…….
但是,我難過的不能一同唱歌,悄悄就像代表別的音樂;仲夏的蟲兒不再吱吱啼叫,好似為我沉默,沉默籠罩了整個康橋…….
我輕聲慢步的離開,猶如我輕聲慢步的來,我揮了揮那隨風飄逸的衣袖,布袋走任何充滿回憶的云彩…….
第三度來到了康橋,心境不同,立場也有了不同…….
傍晚時刻,獨自一人來到康河河畔,未通知任何一人,就像當初的我一樣,拋下一切地、孤身一人地、毫無預警地闖入這美麗的康橋.漫步康河的河畔,沿著時間的腳步,腦中浮現著記憶中的康河的美…,一直回想著,品嘗著那似彩虹的回憶、那短暫又絢麗的美夢…,如果可以,我愿我是康河中的一條水草,沉醉康河的柔波里,永遠在也不要醒來.如果可以,就讓我在榆蔭下醉倒,夢著我還是從前的我、那瀟灑的我、不顧一切最真的我…,永遠再也不要醒來…….
「夢」,不再完整,而是破碎的夢,沉淀在康河河底,沉淀在我心底,似沉封的.美酒般,醞釀愈久愈美,而康河的美、康河的回憶,永遠都令我深深地眷戀.
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那是偶然,卻是上天的注定,注定我的快樂是如此的短暫.夜晚到來了,我是否該走了,離開這充滿回憶的康橋,星光滿天,在這寂靜的康橋夜晚里,一切是那么地和諧,聽不到一處蟲鳴聲,好似為我的別離而莊重,今晚的康橋是悲傷的,為我的人生感到惋惜,而我帶著這份惋惜,即將告別這回憶的康橋.
再次與康橋相見.
歲月流逝,人事已非,景物依舊.
康橋是這樣優美,康河是如此溫柔.河畔低垂的金柳,像新娘,在夕陽中嬌羞的不敢抬頭;那一抹艷影,蕩漾在波光里,更蕩漾在我的心頭.康河的柔波,那似母親的包容,情人的愛撫,撫慰我的身心.我甘愿做一條水草!在軟泥上,隨波搖擺起舞.而浮藻間,沉淀的是,揉碎的彩虹,名叫「夢」的彩虹.
傍晚,我獨坐在舟上,那滿天的星輝輝映在舟上,我不禁放聲高歌.但現在,我不能,因為我即將離別.那悄然的沉靜是別離的笙蕭,似乎在演奏一首無言的樂曲.樹上的夏蟲也隨之沉默,只為我的離別.倘若,惟有沉默方能將我的深情訴說,那么我愿意沉默.康橋啊!今晚的你是否也是沉默的呢?為我.
伴隨著黑夜寂寥,最后一次,我回頭凝望.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上一篇:2024年讀后感貼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