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一
凡爾納站在時代的門檻上,看到了人與機器結合的巨大力量,機器成為人的精神和體力的延伸,成為征服自然,造福人類的工具。他把科學小說寫得詩意盎然,理性的外表下,透出一股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從而感染讀者。
我們不妨從藝術的角度去剖拆《海底兩萬里》真正的魅力,尼摩艇長為了遠離世俗,來到了海底,能夠逃離不想生活的環境,來到廣袤無限的大海深處,這是一種行為上的自由。然而,真正的自由應當忘乎所以,無所限制,毫無顧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但是,在“我”一步步的了解當中,發現了尼摩身上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發現了到了他心中的復仇之火。
尼摩通過對船只進行攻擊來滿足他心里對復仇的渴望,他難道不是依舊困住現實的牢籠之中,被其束縛嗎?這是他精神上的困窘。盡管他追求到了處境的淡泊:衣食住行均取于海洋,與陸地毫無瓜葛,但這終究只是他掩埋仇恨憤懣的一種方式,一種尋求自我慰籍的表面形式,自欺欺人永遠無法使他的內心獲得平靜。
相比而言,同樣被困在艇上的“我”就與尼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處境是不自由的,雖然可以在艇上自由行走,但畢竟有所局限,在必要的時候,還會被關在“小黑屋”里,但是我們擁有追求科學的精神。“我”始終懷著隨遇而安的態度,心中并沒有負面的情緒,這可以說是精神上的自由。
另外,關于尼摩復仇的原因也有交代,不管是因為反對沙俄,還是因為反對奴隸制,這都是為了爭奪自由,可以這樣說,尼摩因為自由所導致的壓迫而去追求自由,卻又因為自由而活得不自由,可謂十分矛盾。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二
寒假里,我又重新讀了一遍《海底兩萬里》這本書。
這本書里面的人物有尼莫船長,他本來是一位備受人民愛戴的王子,因為妻子和女兒被敵人殺害,悲憤之下帶領伙伴們離開祖國,他以超群的智慧設計建造鸚鵡螺號潛水艇,過起了隱居在大海里的生活;還有阿洛納斯教授,是巴黎自然博物館的教授,接受美國海軍部的邀請在海上尋找海怪;還有一個人物是老實人,他是阿洛納斯教授的助手,對教授很忠誠;還有一個人物是尼師傅,號稱“魚叉王”,酷愛捕鯨。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起因是一連串的航海事故。阿洛納斯教授、老實人、尼師傅一起乘坐鸚鵡螺號開始海洋之旅,在旅途中,他們三位認識了鸚鵡螺號的船長尼莫,尼莫告訴他們三位,潛水艇上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里面有世界上所有的古書,還可以抽煙斗,是用海草做成的,很環保,教授特別高興。鸚鵡螺號上還有觀光廳,透過玻璃可以看見深海里的各種生物,尼師傅很喜歡。
我印象最深刻的描寫是,尼莫船長帶他們三個一起去深海捕獵,教授被深海的景色驚呆了,清晨的陽光透射在水波中,被分成色彩豐富的光柱,海底的植物、礁石和珊瑚都被光柱包圍了,好像五彩繽紛的萬花筒,這種景象無法形容。
文章中精細的描寫了海底,那樣的大海還真是讓人著迷??!純凈的顏色,各種各樣的魚,蝦,還有珊瑚,整個感覺,就好像海容納了一切。各種各樣的物品,在海里,似乎什么都不缺,想尼摩船長所說:“海是包羅萬象的……海的氣息純潔而衛生……海是動,還是是愛……它是長存的生命。”
讓我們一起去探游“海底兩萬里”吧!
這本書啟發了心靈的奇妙感受,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我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我的同學們,讓他們也仿佛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一下妙不可言的海底世界。這本書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感興趣的同學們不妨也來讀一讀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三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
作者是儒勒。凡爾納,他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創作了很多科幻小說,其中科幻想象如今大部分已變成現實,因此被人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和“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而海底兩萬里,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展現了海洋的美麗和兇殘,科技的發展和令人驚訝效果,并且可患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尼摩船長、阿龍納斯、康塞爾、尼德。蘭等人,其中尼摩船長是本書中的核心人物,采用自己設計制造出來的潛水艇“諾第留斯號”。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災情有名鸚鵡螺號鸚鵡螺是一種軟體動物大殼中有許許多多的小室,所以尼摩船長才任名為“鸚鵡螺”號。
整本書描繪了一個奇幻的海底世界,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海,自由翱翔的夢想,從而顯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當然,作者寫這部書不只是想讓讀者體驗一個奇妙的科幻世界,其實該書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反對殖民壓迫主人公尼摩船長,不僅是獻身科學的探索者,同時也是一個英勇頑強,反對一切壓迫和殖民主義的戰士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作者對科學、社會主義和人類平等的不懈追求。
讀了這部書后,我看到尼摩船長雖然痛恨陸地,但也奮不顧身去救自己的同胞,如在印度采珠場上,一個采珠人被鯊魚襲擊,尼摩船長奮不顧身的拿著匕首與鯊魚搏斗,另外,尼摩船長還是一個關心船員的人,一位船員因潛艇劇烈震蕩受傷而死,給他舉行了葬禮,并且安葬在一個珊瑚地中。
整篇小說波瀾起伏,展現了一個奇幻美妙,但又險象叢生的海底世界,小說中刻畫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整篇小說讀來耐人尋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四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經典之作。
故事講述的是1866年,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帶著自己的仆人和一名捕鯨手去追捕海上的一只大獨角鯨,在此過程中,意外發現那是一只構造奇特的潛水艇,船長尼摩邀請眾人周游海底世界,中途遇到許多深不可測的事情,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了印度洋、紅海、地中?!袃扇f里。看到了許多罕見的野生動物和奇異景象,又經歷了種種險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涉及了許多科學知識,例如說:動物的分類、光的反射……故事情節非常精彩,不僅使我們開了眼界,對世界有所了解,而且也讓我愛上了科學,真是受益匪淺啊!看了這本書以后,我又看了很多科學畫報,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出現在海底,那天眾人潛入海底去采珠場采珍珠,正當他們高高興興回來的時候,發現有位印度人也在一旁采珠。突然間,一只目光貪婪、張牙舞爪的巨鯊出現在印度人的上方,猛地向他直撲過去,他往旁邊一閃,鯊魚的尾巴向他一掃,他摔到了地上。正當鯊魚想吃掉他時,尼摩船長主動出擊,展開了一場人鯊大戰,尼摩船長不斷攻擊,卻一直沒有刺中要害部位,而鯊魚張開它那如同工廠里的大剪刀一樣的大口,將船長掀倒在地上。此時,尼摩船長自稱跟人類斷絕了關系,但在關鍵時刻,卻為一位普通的采珠人和鯊魚搏斗,不僅說明他神秘莫測,而且有很強烈的正義感。
我最喜歡的人物并不是尼摩船長,而是仆人康塞爾,他有個特點,每當他們捉到魚時,他總是主動分類,習慣雖小,但充分說明他有強烈的求知欲,對學習很感興趣。而且很有條理。我不禁想到了現實生活中我的情況,雖然我現在學習成績不錯,也對學習很感興趣,但是我學習用品的擺放往往沒有條理,經常亂放東西,真正需要用的時候又找不到,浪費了我很多的時間,所以我應當拿他為榜樣,向他學習。做一個獨立學習,又有條理的好學生。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五
“書籍是人類進步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是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一本好書可能會讓你受益終生。
而《海底兩萬里》就是這樣把一本好書,一本讓你受益終生的好書。
《海底兩萬里》是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潛艇的故事。188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法果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后發現那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隨后他帶著仆人康塞爾和一個捕鯨手,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做了兩萬里的環球冒險旅行。尼摩是一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阿龍納斯在經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后終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沉船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正義戰爭。
這是一本純虛構的科幻類小說,構思巧妙,情節驚險。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環生,千鈞一發,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凡爾納從來沒有到過海底,卻把海底的景色寫的如此生動,說明他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科學知識。
這本書中的人物都是品質高尚、獻身科學的人,是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的人。像尼摩船長等反抗壓迫的戰士形象,更是體現了一種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奴隸制和壓迫者的進步思想。
讀一本好書,真是能收益終生啊。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六
勇敢的人,是從來不會向困難低頭的。 ---題記
懷著好奇心,我打開了這本充滿冒險色彩的《海底兩萬里》。
從打開的第一頁,我就深深的迷上了這跌宕起伏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他用奇幻迷離的故事情節,把知識完美的融為一體,引導人們認真學習。
這本書主要講了1866年,幾艘大船接連沉入海底,并且都是被撞毀的,有人就猜測那是一頭巨大的獨角鯨。法國生物學家皮埃爾·納克斯最后發現那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并且帶著仆人孔塞伊和一個捕鯨手,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這艘超前不為人知的潛艇在海底做了兩萬里的環球旅行。
從故事的前幾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尼摩船長是一個對塵世厭惡至極的人他性格憂郁,有點自私卻又知識淵博。但是讀到后面,船長變成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富有同情心,他可以輕松的還完法國幾百億的債,可以慷慨大方的把價值幾百萬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可以為艇員的離去而大哭一場,可以為了科學將生命置之度外,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人。而“我”的仆人孔塞伊是一個忠心耿耿,有膽識,又過分拘禮的人。在法拉格特艦上認識了捕鯨人,他脾氣暴躁,頑固自負但他有勇有謀,機智靈活。
他們在航行的時候,還遇到了種種困難,在南極探險的時候,被困到了厚厚的冰川下面,那時候他們的命運要不是壓死,要不是憋死,后來因為艇長的冷靜和從容不迫,歷經五天極度缺氧最終敲開了厚達六米的冰。在那段時間所有人放下成見,同舟共濟,告訴我們有點困難時不僅需要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勇氣,還需要膽識和智慧。
在這本書中,作者的想象并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大膽和理。我十分佩服作者,在這么本書中,我們要學習尼摩船長遇事不慌,沉著冷靜,永不向困難屈服的精神。同時作者也要求人類愛護海洋生物。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七
故事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擁有一艘巨大的潛水艇,名曰:“鸚鵡螺”號。1866年,“喜金孫總督”號商貿船和“克里斯托巴倫·科倫”號游輪觀察到一不明物體,次年四月,英國茍納爾航運公司的大型游輪——“斯各托亞”號在航行中遭到不明來源的襲擊,吃水線以下兩米半處,被尖銳物戳出了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大洞。這些事件的始作俑者都是尼摩船長和他的鸚鵡螺號。
小說中的鸚鵡螺號,早已不止是一架潛水艇,更是尼摩船長和他的水手們的靈魂歸宿與精神寄托。他們在祖國淪陷后,孑然一身登上了鸚鵡螺號,將自我的靈魂放逐到了大海的波濤中。
也許,沒有鸚鵡螺號,尼摩船長也能生活下去,可我堅信,他的生活必須會苦不堪言。鸚鵡螺號對于尼摩船長的靈魂來說,是一把鑰匙,也是一把鎖。打開了他對自由的渴望;打開了他對大海奧秘的追逐;也打開了他復仇的心靈。在開啟新生的同時,它也鎖住了他對祖國的回憶,鎖住了他悲痛的淚水和他僅存的對人類世界的記憶。
相比于在人間為追名逐利而苦受煎熬,為生離死別而傷感凄涼,尼摩船長寧愿把自我封閉在海底,與洶涌的大海默默交換孤獨的心事。
客觀來說,鸚鵡螺號和尼摩船長是半友半父的關系,鸚鵡螺號給了尼摩船長遨游大海的機會,而尼摩船長也將自我的夢想給了鸚鵡螺號。在鸚鵡螺號身上,寄托著尼摩船長的悲憫、憤怒、傷痛、喜悅、自豪,以及凡爾納先生對殖民者的無情指證和對自由的贊美與向往。
尼摩船長的心靈是強大的,也是脆弱的,他受過太多的傷,漫漫人世間,僅有大海張開懷抱迎接了他。也許,這就是他最好的歸宿,而鸚鵡螺號也定會陪著他在大海中崛起、沉淪、起伏、永生……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八
在《海底兩萬里》中的科技,我們知道,有許多都在今天實現了——潛水艇、火箭等。
這些東西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可在作者的那個時代,這些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這也側面說明了科學幻想行為的一定的真實性。
那么,我是否也可以做出一個大膽的幻想——在未來,在人類終于把陸地摧毀時,遷到海里。這個看起來可能會有些瘋狂的想法,實現了,可能真的能挽救人類岌岌可危的命運——依靠抗強壓的玻璃和建材,在海底建造盡可能高的房屋:便于造出的氧氣管道進一步擴大;海洋里的生物可以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就像小說里描述的那樣:貝絲制成的衣服、各類海洋生物作我們的食物、床是柔軟的大葉藻、墨水是烏賊的分泌液······盡管材料可能會和我想的有些出入,但盡力地去研究,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有很大可能可以做到。盡管人類可能會失去汽車般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想想地球的生態系統所遭到的破壞,這可能反而救了人類一命。
想想看,當陸地無法生存,我們轉而進入海洋,當陸地調整過來后,我們又將會回到陸地去。在海洋里的生活,人類的科技不可能原地踏步,只有不斷地再生可利用的資源才能保證人類的生存。我相信,當科技到達一個層次后,人類的科技將不會有害于自然。到那時,相信人類對可再生資源的重視性已到達頂峰。
那場連接近于現代科技的鸚鵡螺號都未能幸免的風暴又將我的思緒拉回現實。對于未來的準備和預言固然重要,但人類目前最緊急的難題是停止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和破壞。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人類對科技產物的改進及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更是迫在眉睫,現今新能源已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希望它能改善人類的現狀,讓人類不至于像我想的一樣躲入深海。
人類要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便是如何將人類科技和自然相平衡。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九
海底兩萬里》是今年寒假老師推薦的一本科普童話讀物。那時時間倉促,本想隨便讀讀就交差,但我只讀了一個開頭,就被故事情節吸引住了,整個寒假,我迷上了這本書。
《海底兩萬里》主要說的是阿尤納斯教授和其它教授到澳大利亞海域尋找傳言中“海怪”的故事。當他們見到“海怪”時,“海怪”向他們攻擊,船沉沒了。除了阿尤納斯和尼德外,其他人都死了,而他們兩個也被捉去。那時,他們才知道原來傳言中的“海怪”就是“鸚鵡螺”號潛水艇。
他們在尼摩艦長的帶領下,游遍了世界上的海洋。最后,在“鸚鵡螺”號的一次報復行動中,他們回到了陸地,但尼摩艦長和“鸚鵡螺”號其它人員都死了。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作者儒勒·凡爾納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電燈還沒有發明出來,他卻能寫出海底探險的故事,而且描繪得栩栩如生,無論誰讀了它,都會愛不釋手。
作者是怎樣使這本書“活”起來了呢?
幻想。能在電燈都沒有的年代“變”出一架先進的潛水艇,創造出海底環游的故事,這需要多少幻想和創造力??!在那個時候,我相信誰也沒到過海底的深處,不知道海底究竟有什么奇特的生物。作者就像一個能預測未來的“先知”,提早描述了對海底的幻想。
知識。要利用語言創造一艘潛水艇,需要十分全面的科學知識。書中描寫潛水艇是列舉了許多關于潛水艇的數據,表現了作者淵博的科學知識,也使這原本虛幻的潛艇變得3維了許多。
幻想與知識,通過巧妙、精美的結合,成就了這本出色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它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十
任務型閱讀,拖拖拉拉一個月以內讀完了。和騎士團長一起讀的。
這部小說的確很會吊讀者胃口,情節上吸引著人不斷地讀下去。但其中所謂的科學性知識讀起來的確是枯燥無味,每每讀到就選擇跳過,直奔情節式的閱讀。
人物塑造上偏向扁平化,原先以為某些人物的設定也許富有深意,但不得不說讀完以后覺得挺失落的,并沒有我預想中的那種深意。
主人公阿羅納克斯是一位博物學家,但在小說中顯得缺乏個性和魅力。仆人孔塞伊倒是富有特點,但這種特點大概會惹人非議——他是一個完全沒有自我的人物,一舉一動都以主人教授為中心。捕鯨手內德·蘭德的出場很酷,不茍言笑,不屑與眾人為伍的高冷姿態。結果在鸚鵡螺號成了最接地氣,只想早日逃回陸地的吃貨,前后的轉變很不自然,缺乏一種和諧統一的氛圍。而最有神秘感的尼摩艇長,大概也是全書中最使人感興趣的一位人物了,他幾乎無所不能,性格倔強,精神強大。似乎與陸地,與人類懷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這種仇恨在小說最后似乎也含混不清地揭露了出來,但顯得十分生硬呆板,不夠動人。作者也許想借這個人物起到升華主題的目的,但我認為此舉是失敗的。小說將大量筆墨用于介紹科學方面的知識,而對人文性的探討,對戰爭,對仇恨,對人性等等盡管有所涉及,但怎么都覺得是泛泛而談。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無法歸到我的“經典作品”行列吧,它的名聲在外和流行不衰的原因,絕不會是在于其文學性或藝術性上,社會性的因素應該占很大比例。
不過可以了解一下當下的青少年讀后的感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十一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我懷著好奇心打開《海底兩萬里》,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我們一起周游了
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
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
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采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
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后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于現實或高于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00字左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00字篇十二
看世界疑難,探海洋奧秘;尋知識真理,尋覓海洋寶藏。讀完《海底兩萬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海洋的奇妙。神秘的海底世界,究竟有多么神奇?一望無際的藍色大海,究竟有多少未知的奧秘?
故事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是法國生物學家,因參加追捕一只被命名為獨角鯨的大怪物而登上林肯號高速戰艦,久而未能果,直到不慎落水,才發現那怪物并不是什么所謂的獨角鯨,而是一艘名叫諾第留斯號的潛水艇,驚奇之余,又充滿了詫異,并跟隨著這艘潛艇的主人尼摩船長進行了長達兩萬里的海底探險,在探險的途中見到了許多奇聞異景,增長了見聞,豐富了經驗。文中栩栩如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寫作能力,竟能將一度乏味的科幻小說敘述得如此生動,情節驚險刺激,妙趣橫生,讓人欲罷不能。
奇妙的海底世界也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原本漆黑深不見底的海底世界在作者的筆下變成了一個祥和美好,安靜奇妙的海底公園。各種動植物相互依存,各色珊瑚、海底植物五彩斑斕,海底動物歡快地生活在一起,古怪而又神奇。向往著那里,卻又可望不可即,我長大后,定要去探尋那里,探尋那里的奧秘。
讀《海底兩萬里》,最驚嘆的還是作者的幻想,凡爾納是19世紀時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在他的那個年代,潛水艇這個名詞,可以說還是從未出現,小說大約發表25年后,人類才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潛水艇。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知識起源于想象,沒有想象力的人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
儒勒凡爾納,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個預言家,人類現在的發明只不過是在實現他的預言,有了他的預言,才有了今天那發達的科技。如果沒有那大膽的猜測,人類如今的腳步不知在在那一塊領域上留下一串串毫無頭緒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