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袋、煙草早已成為歷史。100年間香煙在我國“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香煙。面對接踵而至的種種毒品,有人談毒色變,卻強調吸煙使人清醒。但實吸煙確實是一種慢性、微量吸毒,它刺激人體的原理和其他毒品并無二致。
國內有些煙民還荒唐地認為,吸煙是為國家增加稅收。其實,《中國日報》1996年就曾報道,我國香煙銷售所得稅收額,與醫治吸煙疾病所花的醫療費、人口死亡造成勞動力喪失及吸煙引發火災損失相比,僅占后者的一半。
作為走在時代前沿的中小學生,自然應該懂得自重自愛。我們都看到往往為成人所忽視的“吸煙有害健康”。大部分少年都能較好地約束自己,并向家庭向社會發出少吸煙的倡議。
你看!校園內舉行健康知識比賽、演講、征文活動,都在告訴我們生活精彩無處不在,何必借煙消愁?可是有一些青少年被錯誤的觀念蒙騙,有的同學覺著吸煙很瀟灑,吸煙的樣子很酷象個男子漢。有的同學平時見家長吸煙,以為味道一定不錯,于是也想嘗試一下,時間長了很容易上癮。在別人的慫恿下,為了所謂的“我長大了”、“別丟臉”吸上第一根香煙。從此,慢慢戀上了吞云吐霧的“成熟感”,不加以指正會遺憾終生。因為吸煙起始年齡越早,得肺癌的可能性越高。15歲開始吸煙者得肺癌為19.68%,20歲開始吸煙者得肺癌為10.08%,25歲開始吸煙者得肺癌4.08%。網上有一個計算,結果觸目驚心——從初中開始吸煙比不吸煙者的死亡率高約3倍。從初中開始吸煙,并持續下去,有50%的機會死于與煙草相關的疾病。其中半數將死于中年,比一般人少活大約22年。
當今傳媒的強大力量,形成一般抵制青少年吸煙的風氣——祖國的未來尚且衣袖上沾著煙草味,社會上自制、責任豈不是一句空話?正所謂群眾的力量是不可磨滅、不可估量的,我們看到了許多有關報道以一個喜劇收場。可是,其中那些曾經誤入歧途的孩子,他們損失或斑駁的青春誰來買單?
若是社會上吸煙者都會受到指責,那么吸煙的次數都會越來越少。但是,許多不負責的成人在不合適的場合依舊我行我素,形成不好的影響。我們更需要為自己敲響警鐘,莫讓青春沾染煙塵。
孩子不要生活在煙塵的陰影之下,我們一定要把禁煙進行到底!少年中國,邁著強勁有力的步伐馳騁在世界舞臺上。中國少年不會是煙鬼,咳嗽著受全世界的檢閱。你看,他們在明媚的青春中躍躍欲試,抖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