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到了,我想起自己的母親,總感覺她與眾不同——沒有一點私心,總是考慮別人,不為自己著想。
我的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媽媽來操辦。那一年,因為莊稼收成不好,只能靠爸爸的積蓄來維持生活,而鄰居家張嬸偏偏這個時候來借錢。“嫂子,我孩子考上了大學,但家里湊不齊他的學費,能不能救救急啊”張嬸為難地說。媽媽躊躇了一會兒,說:“孩子上學要緊,好吧!我借給你。”說罷媽媽就把僅有的積蓄都給了張嬸。張嬸一臉的感激回家去了。我著急地問媽媽:“我們家本來就不富裕,還要在把錢借出去,不是雪上加霜嗎?”媽媽說:“孩子,誰家沒有困難啊?鄰里鄰居的也理應互相幫助啊。”我無以辯駁。我心想,媽媽你能有一點私心嗎?但沒有錢的日子越來越難熬,那段艱苦漫長的日子,讓我真正領略到度日如年的感覺。
每天都是饅頭加咸菜,到后來我看見他們就想吐,有時我埋怨媽,但是她并不理睬。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看見飯桌上剛做好的飯,幾樣又好吃又簡單、用料又省錢的菜。我驚異的問“這么豐盛啊,爸爸發工資了,還是鄰居張嬸還咱錢了。”“都沒有,這是我打零工爭得——好了吃飯吧!”我好久沒有吃這么好吃的了,餓虎般吃了起來,感覺真香。而媽媽卻依舊吃那咸菜,我默默地低下頭吃飯,一種心酸涌上心頭,你能不能有一點私心啊?母親的生活很簡樸,很少添置新衣,有時爸爸給她添置一點新衣服,她總要推辭,總是放著舍不得穿,一年到頭就是那幾件衣服。
一件舊衣服不知道補了多少次,但母親毫無怨言。現在是什么年代了,母親還這么“小氣”,我有時真不理解,而對我的生活她卻是無微不至,盡量滿足。有菜她總是先滿足爸爸和我吃,自己卻我們吃剩下的飯菜。現在想起這些我的內心很是難過,媽媽你能有點私心嗎?現在我慢慢的懂得了母親,懂得了不求回報的付出,懂得了怎樣做一個像母親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