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說我喜歡這樣的生活,也不能說我厭惡這樣的生活。在家里,我起床第一件事未必刷牙洗臉,也許先是打開了電視,看了一些無聊的惹人笑的節目,然后才會再慢悠悠地起床。可做了這“許多事”之后,恰好地我母親買好了早餐給我。而我又不是直接去吃早餐。
也是慢悠悠地,我垂掛著早餐走過一室兩廳之地,來到我父母的房間。“當”,打開了電腦。在那開機的二十秒時間里,我在偌大的扶手椅上瞇著眼睛小憩,以補回昨日深夜在此久坐而導致的不足的睡眠。一般此時是早上八九點鐘,而我平常往往到深夜十一二點鐘才睡。然而我又不是只久坐電腦前,深夜我回歸我的“窩”的時候,又會習慣性的打開電視。此時也許趕上百家講壇的尾聲或者就是只看電影頻道此時的午夜電影。我多喜歡看藍眼睛,黃頭發的外國電影,尤其有時會感到深受其教。比如曾在此個時間段看過的一部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的法國電影,我不僅沉迷于電影所展現的法國鄉村的優美風景,也會覺得那里寓含的情感很美好。也就只有這樣的電影能夠引起我長久的發呆,并伴之以痛苦的無病亂呻吟。
早上的多數時間我在上網,下午的多數時間我也在上網,又晚上的許多時間我在上網。只在吃飯的時候,去了廚房,我在家里的生命就是這樣的“我的臥室”、“父母的臥室”和“廚房”之間的不斷的兩室一廳的來回。我享受在個人的沒有打擾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在其中我能感受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上網的時候,我做的又是一些沒有著落的事情。但我會看每周更新一次的火影動畫和漫畫。我一直就覺得日本的動畫好看,就是他們的動漫不是給那些幼稚園的小孩看的。日本的動畫有著許多成人世界的微妙情感,所以他們的這種是教壞了日本的小孩。確實日本的青少年會被這樣的教的比較早熟,可能會很有遠見的看到事物的不同之處。但我想這還是不要的好,青年本來就是要一份激情和純真。但這確實又比被中國教育制度所害的現今少年的普遍的沒有自主性的情況要好一些。
這樣想著想著,作為一個愛思考的人。突然感到自己也在逐漸變成一個在互聯網時代中被美國人的“文化征服”戰略所征服的一個中國少年。自己也不怎么考慮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