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個(gè)苦澀與幸福交織的過程。然而,苦澀總是先于幸福來到這個(gè)世界上的,所以要想進(jìn)入幸福的天堂得到快樂,我們必須先邁過苦澀這道門檻。
錢鐘書曾在《圍城》中把人分成兩類:如果得到一串葡萄,一類人先吃好的,再吃壞的;還有一類人先吃壞的,后吃好的。如果你要問我選擇做哪類人,我會(huì)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因?yàn)楹笳唠m然先品嘗了苦澀,但卻笑到了最后;而前者最后卻在品嘗自己一開始就丟棄的苦澀,其兩難境地可想而知。不吃,腹中空;吃,腹中苦;何必把自己搞得這么狼狽呢?倒不如先品嘗苦澀,最后在甜蜜中度過。所以我們要享受苦澀。
我們無須拒絕品嘗苦澀,這是你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你無論逃到天涯海角也是躲不掉的。蕓蕓眾生,寂寥微塵,一個(gè)人的幸福與苦澀,對于我們生活的這個(gè)世界來講,根本無足輕重。那么很多時(shí)候,我們又何苦因?yàn)樘颖墁F(xiàn)實(shí)的苦澀,而把自己逼入死角呢?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驚濤駭浪里,才能鑄就真正的英雄。所以無論何時(shí),都不要拒絕生活中的苦澀。
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嘗盡苦澀最終走向成功的事例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司馬遷忍受宮刑,受奇恥大辱,他怒作《史記》,洋洋灑灑寫下三千年歷史,被世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海倫凱勒,在無聲、無光、無語的世界里,克服重重困難,終于成為一代偉人,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更是震驚世界;“發(fā)明大王”愛迪生研制電燈,經(jīng)歷數(shù)百次失敗,終于研制成功。這一代又一代的偉人,為我們印證了人生只有先享受苦澀,才能品嘗最后甜蜜的永恒真理。
在生活中,攻克一道難題,開始的棘手,毫無頭緒,絞盡腦汁,費(fèi)盡心思,幾經(jīng)周折,奇峰突轉(zhuǎn),漸入佳境,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攻克后的這種感覺恐怕不能用簡單的興奮來形容。是啊,正如喝杯醇正濃郁的咖啡,初覺苦澀,過后卻令人回味一樣。苦澀的作用就是這樣神奇,這樣刺激,這樣美妙。當(dāng)你在疲憊的時(shí)候,為你注入一支興奮劑。人生是條路,沒有荊棘,沒有坎坷,我們不需要走;人生是本書,沒有痛苦,沒有凄傷,我們不需要翻;人生是杯酒,沒有苦澀,沒有燒灼,我們不需要喝。苦澀是人生中的一種經(jīng)歷,一種體驗(yàn),無須逃避。我們要享受人生中的苦澀
上一篇:論跑步與學(xué)習(x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