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是一道美味佳肴?是一盞長明燈?抑或是一條無形之細帶,沒人能說得清,道得明。
若論起中國人心目中的家,不免聯想起“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懷念。何時以虛幌,雙眼淚痕干,的離愁,但這種感情往往是遭逢不幸事,貶官或流放異地,而觸景生情,因寄所托而作,也許正因為這樣,他們心中的家才會如此親切,仿佛是“一片冰心玉壺”長期限旅居在外,才會深切地體會到家的幸福。
家的含義很具體,具體到一把椅子,一只小貓,一株草,一塊青石;家的含義又很模糊,模糊到只是一種概念,一咱方向,一種感受,一種象征。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今日相逢,何不撣去一身風塵,坐下身來,斟上濁酒幾杯,傾訴,痛飲?當年昏黃的燈光下,游子們相斜,一定是杯杯盡盞的,明月臨窗,酒至酣處,他們也許是上已忘記了各自的身份名位,彼此相憐親如兄弟,他們共守的一方天地,其實就是一個家,或者說是一種家的感覺,雖然不能長存,但只要存在過所有的孤獨與思念也就有了著落。
家,擁有著如此這般的魔力,它聆聽鄉人的傾訴,同情失戀者的苦痛,推動畏懼的人前進,也會絆住急行者的步伐。
而人之一生,家是風箏的線,葉落的根,離家的日子,孤獨寂寞,總使流浪兒想起對家的思念。
我們挾著寒氣而來,又攜著溫暖而去。
我們擔著失落而來,又捧著希望而去。
家啊,你去歸航的燈塔,一是一架古老的豎琴,你是一顆永不隕落的星!
家,永遠在路的前方,牽引著你一生不息的腳步,風霜雨雪,一路踉蹌趕去,待你不勝奔波,跌倒在地無怨無悔時,你便找到它。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