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橋的變遷》。
我的家鄉在新倉鎮,一條長河穿境而過,彎彎曲曲、綿延不斷。兩岸人民隔河相望,全靠一座橋梁連接溝通。在這喜慶祖國60華誕的日子里,就請讓我們一家三代人來說說這座橋的變遷吧。因為——它,是我們家鄉巨變的一個縮影。
爺爺說——
30年前,家鄉的河上還沒有一座像樣的橋。水淺時,人們趟水而過;水深時,就靠一座簡易的木橋過河。說是橋,其實是用幾根木料撐起幾塊木板而已。人走在橋上,東搖西晃,就像蕩秋千一樣。那些膽小的人,只能蹲下身子,用兩只手抓住橋面,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挪過去。冬天,木板結冰打滑,一不小心就會失足落水,真是提心吊膽、險象環生啊!那時的我在縣城上高中,每次過河,父親都要親自接送;每次過河,我都想:什么時候,這河上能架一座橋啊!
爸爸說——
1986年,長河上終于架起了一座水泥人行橋。飽嘗了沒有橋的艱苦,當時的新倉區老百姓積極響應區政府集資建橋的號召:干部職工捐兩元,普通群眾捐五角,許多老百姓甚至還把剛剛收割的稻子也捐了出來!大橋竣工那天,橋頭、橋上紅旗飛舞,萬眾歡騰!然而美中不足,這座橋太窄,也不夠堅固,汽車不能通過。人們要運送貨物,就只能繞道而行。這樣一來,就要多走幾十公里的冤枉路!人們多么盼望長河上能修一座公路橋啊!
我說——
我剛出生不久,家鄉的長河上就架起了一座高大堅固的公路橋。這座橋全長五百多米,總投資兩千九百多萬元。如今的新倉大橋,橋面寬闊,橋墩堅固,好似一條臥龍飛架長河兩岸;如今的新倉大橋,車水馬龍,各種車輛川流不息。大橋兩頭,一座座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一家家商業店鋪鱗次櫛比;如今的新倉大橋,是一座便民橋,是一座致富橋,更是一座幸福橋!有了這座橋,新倉鎮舊貌換新顏;有了這座橋,家鄉人民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雨是云的縮影,水是大海的縮影,新倉大橋的變遷是新中國60年不斷發展的縮影,更是家鄉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見證。望著這座雄偉的大橋,望著長河兩岸正在崛起的集鎮建設,我堅信:與時俱新的橋啊,必將引領著家鄉人民走向無數個燦爛輝煌的60年!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