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的誕生到現在已有60周年。翻看《復興之路》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是多么艱辛。
祖國曾經孱弱過,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默,在亞細亞東部,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于懷中,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饑餓的生活。
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新中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隆隆的禮炮聲中,偉大的毛澤東同志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頓時,全國人民沸騰起來。
1997年7月1日,飽經滄桑的香港終于回歸祖國的懷抱,這一歷史時刻不僅標志著中華民族在完成復興的道路上邁出極其重要且成功的一步,更標志了一個世紀構成的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由理想論思想進入到具體事實階段。199年澳門的順利回歸以及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的重大突破,更加有力地證實了“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完全符合國情的。
北京的申奧之路整整走了8年,跨越了一個世紀。1991年北京向國際奧委會第一次提出要承辦第27屆奧運會。“開放的北京迎奧運”這是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口號。人們十分希望能成功,但是,卻讓無數人黯然。1993年9月24日,北京僅以2票之差與27屆奧運會擦肩而過。但這并沒有影響中國申辦奧運會的決心。
1998年11月,黨和政府先后對奧運會申辦工作進行了研究,決定由北京再子申辦2008年奧運會。1999年4月7日,北京正式向國際奧委會遞交承辦2008年奧運會申請書。中國又一次向奧運會主辦權發起沖擊。
2000年8月,北京成為申辦第29屆奧運會的候選城市之一,北京申奧進入決賽階段。
2001年7月13日,又一個不眠之夜。在莫斯科世貿中心內,第29屆奧運會承辦城市揭曉了。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緩緩地走上主席臺,拆開信封,鄭重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霎那間,北京沸騰了!中國沸騰了!海外僑胞沸騰了!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我讀過《復興之路》后的最大感觸。看過中國一路走來,多么不容易,比起現在,我們真幸福。感慨祖國160年來的風雨歷程,從這種變遷中感受并觸摸幸福。
啊,我的祖國,給我膚色的祖國,給我智慧與膽略的祖國,盡管在鄉村,還有輟學孩子渴望的目光;盡管在城鎮,還有下崗女工無奈的訴說,但我知道,改革的浪潮迭起,我們必將沖破舊的觀念,迎來新世紀磅礴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