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季氏》里有言:“既來之,則安之。”語氣妥協而無奈,字字透露著沮喪與沉重的嘆息,卻依然隱忍地低下自己驕傲的頭顱,低聲下氣地安于平庸。
光華怎可被蒼白圍繞,浮光怎可因塵埃潦倒,淡泊怎可與平庸無異?
既然來了,怎可沉迷于無為的慘淡!
因而,我說:既來之,豈安之。無論萬阻千隔,無論陰霾密布,我們跋涉于一場烈火,決不放棄清澈的夢想!
幻想灑落天邊,夢想看似邈遠。與其安坐靜待時光流逝,不如奮起創造夢想之橋。來到通往夢想的必經之路,做過扎漏的氣球,做過枯槁的頹枝,做過凝皺的眉頭,也曾因一個未發生的結局和已發生的黯然而掩面慟哭。負載著記憶的光華和現實的殘忍,一點一點從高處跌到深淵,再一步一步從谷底攀緣而上。一句“既來之,豈安之”,迸發出內心長久以來的憤懣和怨懟,催促著卑微的眼眸重新點綴出絢爛的未來。
這種不安于平庸的真切吶喊,并非是氣勢恢弘的蒼白宣泄,并非是浮躁不安的悸動情緒,并非是現實矛盾的癡狂幻想。相反,正是因為熱愛生命,熱愛青春,熱愛布滿荊棘的夢想之路,才會不甘在一次又一次的逆境中消沉,才會勇敢地抬起頭,讓陽光浸入到皮膚的每一條紋路里,直到擁有足夠飽滿的勇氣和信心去攀緣。
既來之,豈安之!一個“豈”字,遠比一個碌碌無為的“則”來得明艷,但翻滾著的,卻是一種靈動的謙遜與自信的熱情。我曾癡迷于幻境的泥沼,曾驕縱于昔日的微光,曾彷徨于邈遠的夢想。我在妥協與不羈中掙扎扭打,向四面八方縱橫我愈來愈深的絕望,最后將平庸扯得四分五裂,迎面接受陽光的愛撫,撕裂所有的歇斯底里。
內心里翻出勇氣和夢想,這一刻,握緊拳頭,充滿斗志地吶喊:“既來之,豈安之!”用最透明虔誠的心塑造一份屬于自己的璀璨,讓環繞著夢想的眼睛凝望所有的幸福和痛苦,不再心懷怯意。
既來之,豈安之!沒有咄咄逼人的氣焰,沒有低聲下氣的妥協,沒有尖銳暴烈的焦躁。這句淡然而不平庸,自信而不狂妄,溫暖而不灼人的豪言壯語,才能真的給人拔節生長的動力,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