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為人民所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自古以來,人們談笑風生,談古論今中必不可少關于茶的話題。吾也是對茶鐘愛不已,視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國是茶的故鄉,種茶、制茶、飲茶都源于中國,并逐漸傳向世界各地,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可見古人對茶有深厚見解。
茶,乃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茶道”。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日本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并改進唐朝的飲茶方式,形成獨具風格的茶道,也就是將當時單純飲茶發展成一種美化生活和殷勤待客的習俗。
宋代飲茶風氣更為盛行。城鎮里有提著茶壺沿街叫賣的,一直賣到居民家中。茶館很多,布置極為高雅,士大夫往往在那里聚會。士大夫通常會親手烹茶,連宋徽宗也常在臣下面前表演烹茶技術。到后來,又流行“斗茶”,各人帶來好茶,在一起比試高低。遷入新居,鄰里之間要彼此“獻茶”,逐漸成為一種風俗。
盡管時代在不斷地發展,人們仍不減對茶的喜愛。各家各戶,逢上客人時,總要端上一杯茶以示友好,一杯濃濃的茶中包藏著道不盡的話語……
吾總愛在清閑午后,在落日黃昏,品一杯清茶,翻開手中的書卷,靜靜地看著茶葉在杯中一點一點下沉,一點一點浮上來,別有一番滋味!
一口茶入口,總感到一個字——“爽”!沁人心脾……書上說:“茶,有助消化也。”人們最愛在吃過午飯后,聚到茶館品香茗。
古往今來,很少有文人墨客為茶大費筆墨,也許是人們覺得品茶的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卻要說,品香茗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