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是一個民族歷史上長期形成的價值,我們反復咀嚼品味,因為它是心靈的滋養,是精神的升華,是文化的深厚積淀。
翻開古詩文,你可以一一品味歷史上文人們深切的思想感情。讀杜甫、白居易,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安得萬里裘,穩暖皆如我”中懂得什么是憂國憂民;讀陸游、辛棄疾,從“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中明白什么是愛國情懷。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讓你欽佩;蘇軾“莫聽穿聽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豪放讓你感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心讓你折服;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深情讓你沉醉……讀著,品著,你已經和詩人融為一體。
這便是經典建立在人間真情基礎上的閱讀美感,迅疾而沉厚的歷史的容顏,它的消融曠宏且真實,且以一種微漾的四月梨花之婉然香馨,潛入記憶。
時尚則與經典迥然不同。近觀當代,80后的眼里,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他們喜歡稱自己為“孩子”,他們以45度角仰望天空,他們把悲傷坦露在陽光下,目光倨傲或冷漠,穿梭在大街小巷。他們在自己的世界當國王,縱橫跋扈。那些張揚的悲傷標榜著他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是他們的時尚。
緊隨其后洶涌而至的便是個性張揚的我們——90后。世人皆言我們是成長于蜜罐中的一代,家長又訝異于我們有時的異常冷靜。90后喜歡在QQ空間里記錄下生活瑣碎的雜感,迷戀于那些被稱作非主流的東西,用斑斕強調黑白,用鮮艷強調頹靡。字里行間間或流露出一絲絕望,但其實,身體里跳動的仍是一顆年輕而充滿生機的心。非主流成為我們的時尚。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流行元素,這固然無可厚非。時尚總是代表著時代的文明,我們也應該珍視。
但是,目前一本“時尚”的語文教材《Q版語文》大行其道,糟蹋了文化精華,顛覆了文化經典,這是我們怎樣也無法容忍的。
經典的神圣不容褻瀆,時尚在不顛覆經典的前提下,也無可厚非。故此,我們要經典與時尚并重,為華夏文明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