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刀》記錄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
二戰后,朝鮮半島南北分別成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人民共和國。在美國支持下的韓國,企圖占領整個朝鮮半島,美國趁勢在韓國建立軍事基地,這明顯是沖著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來的,不久,戰爭爆發了,在美國的援助下,聯合國軍很快越過38線,朝鮮人民軍損失慘重,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新中國決定派兵援助,于是,志愿軍悄悄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但是志愿軍實力遠遠不及聯合國軍,美國有坦克,有飛機,有炮彈,有后勤保障,我們沒有飛機,沒有坦克,沒有足夠的彈藥。但是,我們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把聯合國軍打回到38線附近。
讀后我感觸很深,我們在實力遠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怎么還能取勝呢?
由此我想到了學習,我想到了高考
人人都把高考比做戰爭,考場比作戰場,
想要打勝仗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實力,那么在僅僅只剩幾個月的時間里,我們的實力幾乎已經定型,那我們要靠什么來打仗呢?在《斷刀》里,志愿軍的實力不如聯合國軍,那么他們是靠什么取勝呢!
靠的是士氣和戰術。
士氣就是信心,高考其實就是臨場發揮,臨場發揮怎樣才能發揮的好呢?有的同學考試中始終發揮不出來,然而有的同學卻能超長發揮。超長發揮靠的就是信心,戰場上的士氣也是這樣的,士氣高漲,士兵以一敵時,敢打敢拼,士氣低落則躲在戰壕里不敢上前。
戰術,戰術是關鍵,戰場上的戰術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解釋了,那么考場上,什么是戰術呢?那就是找到整張卷子的分數性價比,比如數學,前面選擇題加上填空就占了80分,而且非常簡單,最后兩道大題特別難,我認為沒必要去看它,把所有時間都用在選擇填空上面,沒準在有限的時間里能研究出幾道,還有語文,如果有人問你,語文的性價比在哪?你會說,作文嘛!錯,不是作文,而是選擇題與閱讀,作文只要認真寫,都能達到平均水平,想達到一類文就不那么簡單。選擇題一道3分,一共10道,就是30分,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選擇。不要看它才3分就一晃而過。閱讀也是同樣。所以不要只看大分值,而忽略小的分值,聚沙成塔啊。
以上就是我讀《斷刀》后的一點不成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