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講述了三位不平凡名家的傳奇;有一本書,講述的是三位不平凡名家的平凡生活;有一本書,講述了三位不平凡名家用它們的生命換來的完美之作,這本書就是法國著名作家、音樂學(xué)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這本書講述的三位名家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在這三位名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貝多芬不像其他人,他的背景條件并不好。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大字不識,懶懶散散,一無是處,且嗜酒成性。母親是個廚師的女兒,曾做過女傭。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他的童年顯得十分凄慘。自幼年開始,人生對他而言就是一場為了為了生存而展開的戰(zhàn)斗,凄慘而殘暴。
父親想開括他的音樂天賦,為了賺錢,把他當神童一樣炫耀。才四歲時,父親就強迫他一連幾個小時練習(xí)羽管鍵琴,或者將他獨自關(guān)在家里,逼迫他練習(xí)小提琴,壓力之大簡直難以復(fù)加,他沒有對音樂深惡痛絕,簡直是個奇跡,因為父親多年來一直如此地壓制他,很多時候還對他動粗。十一歲時,他進了劇院的管弦樂隊;十三歲時,他成了教堂的管風(fēng)琴手,長大后,他的生活并沒有過多的美好,在一場音樂會期間,他失去了它重要的聽覺,這就是悲慘卻堅強,留給世人經(jīng)典之作的路德維希·馮·貝多芬。“用苦難換來歡樂!”——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還有同樣一名名家,他就是托爾斯泰,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他像一盞純凈的明燈,盡管已經(jīng)變得暗淡,卻照亮了我們的青春。托爾斯泰的童年同貝多芬一樣悲慘,只不過托爾斯泰的童年有些特殊。托爾斯泰似乎不太了解父母,因此,《童年》和《少年》里那些暢快的描寫不太可信。他不到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只有通過哥哥小尼古拉·伊爾捷尼耶夫的含淚描述,他才依稀記得那張慈祥的面孔。他還依稀記得附近的一些情況。他和藹而詼諧;他眼神憂郁,在自己的土地上過著獨立的生活。托爾斯泰九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了,托爾斯泰的生活有些痛苦,可是他忍了,可能這就是托爾斯泰吧!
《名人傳》這本書包含了種種美好的或悲傷的的名人經(jīng)歷,讀后我仿佛同這三位名家一起喜怒哀樂,我感謝這本書,也感謝羅曼·羅蘭,他寫下了這樣富有意義的書籍也不知有多少人同我一樣受益匪淺,我將永遠將這本書收藏起來,因為是他賦予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