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之所以是大教育家,是因為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他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要謙虛好學。他也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孔子的【論語】給我的震撼力最大,這也是我為什么喜歡孔子的原由。在他的【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言論,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羞身做人。
求知態度例如;‘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知道它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到,這才是聰明的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告訴我如果見到賢人想看齊,那么見到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訴我幾個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選擇他的優點學習他針對他的缺點改正。學習方法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學習并按時復習它,代學習的知識,不也是很愉快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學習卻不思考,就迷惑而無所得,思考卻不學習就有害而無所為。羞身做人例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告訴我有朋友從遠方來,應該快樂。‘人不之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告訴我人們不了解卻不生氣,那就是君子。‘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訴我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松柏是最后凋謝的。這些談求知態度,學習方法,羞身做人的。
語言簡練,含義深遠,都告訴我們學習要熟讀,深思,牢記。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也對我有著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