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絡貼吧里在激烈地討論“我們還要不要做一個善人”時,“善”又一次活躍在屏幕上。可令人無奈的是,這個與人類思想早已生疏的字眼的出現,卻是因為人們的質疑:善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有!善的使命就是去裝飾世界這面空洞冷漠的墻。如褪去那一身的光環,善在生活中又是什么?
我想,善是肉體的良藥。那個身患絕癥的他,那個失去母親的他,那個倔強得不肯唱出“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的他,那個堅強的陽光少年——黃舸。在人們的善心資助下,一次次減輕了身上的病痛,紛紛而來的善意捐款拉回了他在死神面前無助的靈魂,難道這善不是雪中送炭嗎?黃舸將人們的善意串起,又將愛繼續傳遞。在他情況逐漸惡化時,便讓父親聯系眼庫,決定捐獻眼角膜。終于,堅強的陽光少年去了那個沒有病痛的天堂,隨后,一位等待眼角膜十年之久的北川孩子獲得了光明。
少年黃舸好似天宇中的一顆流星,那一瞬的璀璨,因善而定格了美好的永恒。
善是心靈的慰藉。薩姆神父曾在幾個富裕程度相似的地區工作。細心的他發現眾多前來懺悔的人中少有A區居民。是他心中自甘墮落,還是不夠虔誠?調查后得知:A區有處孤兒院,人們常常去看望那些孤兒,帶給他們衣食,與他們嬉戲。孤兒們喚醒了人們的善心,使人們意識到了人生的價值。原來,經常行善的人心靈不會出現問題。
善是歷史給予人的警醒。孔子對待盲人等一些弱勢群體時流露出真摯的同情,提醒人們為善之道;秦朝破亡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悲涼,告誡人們為善之要;弘一法師面對一只將死之鼠的憐憫,為人們詮釋了善的真諦。
善者,世之大道也,當世界上都貫通了善的氣息,萬物都將體會到幸福。這亦是善存在的意義。
不要想太多,憑自己的第一感覺去行善吧!在路上靜靜躺著的錢包,不要想這是否是騙局,你應感受到失主的焦急;當車輛碰撞后,不要懷疑是否碰瓷,要想到傷者的疼痛;當跌倒的老人呻吟時,不要害怕攤責任,毫無顧慮地去攙扶他吧!
愿用無限的善,去填寫有限的一生,讓善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