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碑昭英烈,存史啟后人”。新的歷史時期,重溫歷史革命英雄圣地“孟良崮”,追悼緬懷先烈,繼承弘揚革命傳統。孟良崮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孫祖鎮鎮境內,相傳楊家軍將領孟良曾屯兵于此而故名。
紀念碑高30米,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筑成,象征著華野將軍不畏強敵,地方武裝配合作戰,人民群眾全力支援,敢打必勝。底座為邊長20米的正三棱體,組成一個槍托,象征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槍托周圍是紅色圍墻,密密麻麻,千瘡百孔,由194700枚彈殼組成的,渲染著當時激烈的戰斗氣氛。
在這片熱土上,誰又會想起那壯美的故事。1942年冬天,侵華日軍又一次對我沂蒙中心根據地發動了殘酷的掃蕩。這天中午,一位滿身熱血的八路軍戰士向又聾又啞的農家婦女跑來,示意后面有鬼子在追。婦女立即領會,用被子把戰士捂在了床上,應付完鬼子之后,掀開被子,戰士已經暈了過去。看著戰士干裂的雙唇,婦女毅然擠出自己的乳汁喂到了戰士的嘴里,戰士得救了。
在過去的那段歲月里,浩浩八百里沂蒙區究竟有多少這樣的紅嫂呢?誰也無法做出精確的統計。也許紅嫂只是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縮影,也許只是革命故事里的一朵浪花,但我們會銘記在心。人民群眾推小車、抬擔架的雕塑也雕刻得栩栩如生,讓我們在腦海里掀起那難忘的記憶。在崎嶇的山路上,人民群眾冒著危險,歷盡艱險用小推車送軍糧、物資,幫助醫務人員輸送傷員,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青青松翠柏之間,孟良崮共安葬32865位英烈,大多數都是無名烈士,平均年齡在23歲左右,他們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革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解放事業,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姓啥名誰,但他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偉大的無名烈士!
紅色五月,重溫英雄革命圣地孟良崮,讓我們再次感受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讓我們銘記過去,珍惜現在,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我們將永遠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