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神維納斯的一尊斷臂塑像拓展了美的空間,讓人感到殘缺之美;蒙娜麗莎那迷人的微笑流傳了幾個世紀,讓人們品嘗到了恬靜之美。下面我要向大家展示一種美,它可以令維納斯遜色,使蒙娜麗莎汗顏。它,就是悲壯之美。
讓我們來看幾個畫面:
一支捕獵隊把一群羚羊追到了懸崖邊上,懸崖的對面是一個緩坡,然而要躍過去,匪夷所思。捕獵隊慢慢逼近了,一只老羚羊站了出來,叫了幾聲,羚羊群立刻分開了,老的一隊,小的一隊。老羚羊走到一只小羚羊面前,對著它的耳朵說了些什么。忽然老羚羊向懸崖沖去,然后高高躍起。接著小羚羊也沖向懸崖,在空中踩在老羚羊背上跳到了緩坡.緊接著,其它老羚羊也紛紛躍起,以老羚羊為支點一次次躍起,畫出一道道弧線,老羚羊墜崖了,小羚羊卻得救了。
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損失了不知多少兵力,卻怎么也攻不下敵人的一座隱蔽碉堡。年輕戰士黃繼光挺身向前,到了碉堡底下,看著敵人的機槍仍像火舌一樣伸向自己的戰友.他撲向碉堡毅然用自己的胸口頂住敵人的槍口,戰友沖上去了,黃繼光卻倒下了。
汶川大地震,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
這就是悲壯之美。它不像一幅色彩畫.有復雜的線條,斑斕的色彩,僅僅是一道簡單的弧線;它不像花樣滑冰。有驚險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僅僅是一張從容不迫的臉;它不像電影畫面,有瀟灑的姿容,冷酷的造型,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悲壯之美,不能像維納斯的塑像和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被復制,供人們觀賞,讓人們回味,但會讓人為之動容,為之感動:悲壯之美是瞬間之美,但就在這一瞬間,讓美麗定格而成為永恒:犧牲了自己,卻留下了希望。
悲壯之美,是因為它悲!是因為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