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當蘑菇云在我國西部冉冉升起的時候,當“神舟五號、六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后成功著陸的時候,誰不為祖國在高新技術領域自主創新摘取一顆又一顆科學技術的明珠而驕傲呢?誰不為做一個中國人而倍感自豪呢?而這些是憑空出世的嗎?不,它是靠人們的辛苦艱難的淚水凝聚而成、它是靠人們的無窮智慧的結晶而成。
這后面,是多少科學家、技術工作者的力量結合而成的。在他們中我最喜歡的是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1934年,錢學森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年,他赴美國留學,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航空技術、成為國際知名的火箭專家,美國人稱他為“火箭之王”。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決心盡快回國參加建設。1950年當他準備乘飛機回國進,美國海關把他的行李、書籍扣押了下來,移民局通知他不得離開美國。不久,他被聯邦調查局逮捕,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露骨地說:“無論在什么地方,他都值5個師”。直到1955年8月,由于周恩來的直接過問,美國才被迫同意了錢學森的回國要求。錢學森回國后,主持了我國第一枚導彈的研究工作,協助聶榮臻元師成功地指揮了用中近程導彈遠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飛行試驗,他倡導并直接參與人造衛星、遠載火箭的研制。為解決人造衛星研制中的許多關鍵技術問題貢獻了智慧,被譽伙“中國的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稱號。
導彈核武器的研制,推動了我國航天技術的進步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在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成為了世界上能夠自行研制和發射人造衛星的第五個國家、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回收技術的國家,回收率達99%以上。錢學森的付出和他的專長,都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智慧與知識的偉大,它能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了解了這些,我內心充滿了力量,決心揚起理想的風帆,在知識的海洋里披波斬浪,奮力前行,為祖國美好的明天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