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坐在沙發上沒事隨手拿起一本(成語接龍)的書,書中有一篇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內容是:春秋時,齊國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公孫接,號稱齊國三杰。。
這三個人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齊國的臣相晏嬰想除掉他們。,屢諫齊王殺死三杰,然而齊王愛異勇士,沒有表態。
有一次在招呼魯國國君魯昭公的宴會上,晏嬰趁機想除掉三杰,就說:園中桃子已熟,就摘幾個嘗嘗新鮮吧!一會功夫,晏嬰帶著園吏端上六個大桃子,齊景公和魯昭公各吃一個,晏嬰和魯國丞相各吃一個,還剩兩個,晏嬰說:誰功勞最大誰吃。話音剛落公孫接說: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只猛虎,我用盡平生力氣打死猛虎,救國君,可吃桃?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賞酒一杯,桃一個。古冶子見狀,喝聲道: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一只大黿興風作浪,是我舍命殺死了大黿,可吃桃?晏嬰又說: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
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給了古冶子,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說: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舍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余人,我立此大功,難道連個桃子都吃不住。氣的拔劍自刎了,公孫接見此情景說:我因小功吃桃。
田將軍立此大功倒吃不到,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拔劍自刎了。古冶子沉不住氣說:我們三人結為兄弟,他倆已死,我如何茍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三位壯士為了區區兩個桃子,斷送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為了名譽而死,名譽對他們來說比生命更寶貴。我對齊國三杰的勇武和氣節非常欽佩,卻對他們的結局扼腕長嘆!這三個人沒有一個人肯退讓一步,讓出一個桃子,他們不知道,以退為進,也是一種謀略。鋼鐵太堅硬了容易折斷。
人太直了也容易短命。做人就應該剛柔相濟,有勇有謀,才能成功。試想當年,楚霸王項羽勇猛無敵,力拔山,氣蓋世,何等英雄,卻擋不住一次失敗,覺得顏面無存,自刎烏江。
他也不懂得剛柔相濟,以退為進,既使是霸王也無濟于事。而另一人越王勾踐,。經歷了舉國淪喪,淪為奴隸。
卻臥薪嘗膽,終成霸業。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啊!
任何人的成功沒有說一帆風順的,成功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之上的,只有承受住了失敗,才能迎來成功。
上一篇: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下一篇:烤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