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理想的化身;詩是心靈的觸碰;詩是生活中的折射;詩是人生旅途中的助跑器;詩是人“喜,怒,哀,樂”的調色板……我與詩也悄悄結下不解之緣。我在一個特別的環境里成長——奶奶是教師,媽媽也是教師。小時候,媽媽就特別重視教我學背古詩。
當時,我疑惑不解:“古詩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讀起來又順口又好聽……”這一個個問題,就像一顆顆好奇的種子,使我的小腦袋瓜百思不得其解。那顆對詩的好奇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種在了我兒時的心上。漸漸地,我長大了。
我知道了:古詩原來竟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它語言表達簡潔,極富美感。詩作為美的代言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詩。詩真是太神奇,太美妙了。
它啟發了我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從此以后,我更愛詩了。剛上幼兒園,奶奶就開始教我吟詩。從駱賓王的《詠鵝》到杜牧的《清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白的《靜夜思》。
你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多么優美的詩句啊!讀來瑯瑯上口,沉浸詩境中,心中感覺特別美妙。
我經常問奶奶:“這什么意思,那什么意思?’’奶奶總是意味深長地說:“長大一點,你自然就意會了。”聽了奶奶的話,我就想著快快長大,好好意會詩歌,讀懂更多的詩。轉眼間,上小學了。
很多古詩被重新補充了。從“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從“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從“詩仙”李白到“詩圣”杜甫……詩真是一個廣闊無垠的海洋啊!在詩海中遨游的我都沉醉了——春天看到盛開的花朵,我會不由自主的吟起“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夏天看到那荷葉上的蜻蜓,我便會忍不住的吟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秋天到了,看到那火紅的楓葉,我就情不自禁道:“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冬天,看到白茫茫的雪,我便吟誦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老師們的引領和熏陶下,我的生活也變得“詩情畫意”,家里人還贈給我一美譽——“小詩人”。我心里甜滋滋的,更愛詩了。詩魂無邊,詩美如仙。
詩是我人生旅途的一葉小舟,在漫長的人生河流中我會順水漂流,讓詩伴著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