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tCobain、你的沙啞的氣流。
我記得他的遺書里有過那么一句話:Speakingfr0mthetongueofanexperiencedsimpletonwhoobviouslywouldratherbeanemasculated.
很喜歡這句,他似乎真的明白了那些滄桑。但是我想說,我依舊還活在空白的世界里。在他的遺書里明白的并非只是這些,柯特顯然不是耶穌,他只是個末路英雄,他無心拯救也無法拯救世界。我想說如果他還活著是不是和邁克爾一樣風靡全球,只可惜他將一路的風花雪月都帶走了。
是吧,他的聲音洞穿的又豈止是音樂呢,更多的還有人心,或者與其說是人心不如說是商業的投機目標。當然,在它還沒有被腐蝕之前,簡簡單單,唱自己的聲音。然而任何一種有價值的東西都會被鎖定,不管是在哪一個行業。KurtCobain的聲音也不能豁免,他會因違背初衷而凋謝。在GRUNGE為龍頭風風火火熱鬧了一陣,在經過了膨脹之后漸漸演變成為一個界限模糊的大雜燴,在商業與主流文化即將吞噬NIRVANA時,KURTCOBAIN選擇了自殺。在藝術與商業的矛盾中掙扎的COBAIN更深刻更透徹的理解朋克樂。他生前曾對記者說:我不期望他們懂得我們的音樂,但我總是力圖使他們理解我們。也許有一天,我能打動他們。自殺至少表明了科特不肯充當唱片工業傀儡的不愿繼續妥協的態度。一個對藝術過于純粹的藝人和現實生活是沖突的。也許這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內心只有屬于他們自己的一個世界,那是一個神圣的領地,凜然不可侵犯。
我永遠記得他是在常青州大學砸碎了第一把吉他,如果他要毀掉一把吉他,那么他會把它的每一部分細小的零件都毀掉,那樣他才是真正的徹底的毀掉了。
不久前,我又在網絡上得知一位音樂人毀掉自己的吉他,雖然地點不同,雖然時間不同,雖然懷著不同的心情,但是起碼我會覺得這個人是好樣的。不過,我還是會說:沒有人可以代替KurtCobain,沒有人。
在我青春的歲月里,我不認為我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別的事,但是我會抽出更多的時間讓自己感受生命的震撼力,我把自己埋在他的音樂中,我是在用他的聲音書寫著自己的生路旅程。當我變得安靜的時候,沒有棱角的時候,才突然發現我的生命里那片灰色的天空里裝著的是KurtCobain,我發覺我要面對現實的痛楚,固執地堅守著KurtCobain給的內心的灼熱。
KurtCobain成了我最崇高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