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只要是中國人就知道我國的最高領袖——毛澤東。他雖然是我們的領袖,但是卻非常無私,就讓我來給你們說說吧。
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8歲時就和母親一起被國民黨抓進了大牢。母親被處死后,地下黨救出了毛岸英,但是因為地下黨遭到了破壞。毛岸英只能流落街頭。1936年初冬,地下黨將毛岸英找到。組織上決定送他們去蘇聯學習。岸英進了國際兒童院,加入了共青團,并擔任區委委員和團支部書記,之后考入蘇聯軍事學院。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后,他被派往蘇軍的一個坦克連隊擔任黨代表,并被授為中尉軍銜。他跟隨蘇聯紅軍一道,一直到過波蘭等東歐國家,為東歐國家的解放,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946年,在毛岸英回國前夕,斯大林接見了他,送給他一支手槍,作為他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一次最高獎賞。
回國后,毛澤東同志對他說:“你吃了十年洋面包,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也上了高等軍事學院,還有一課要補上,你應當去上上中國的勞動大學,先到農村去,看看農民怎樣種地,了解了解中國農村。”這樣,岸英背上背包和種子,步行四十里,到延安南郊的一個農村去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后來,毛岸英要去朝鮮前線作戰,毛主席因為事務繁忙,沒能見上一面,沒有想到這卻成了永別。毛岸英為了取作戰圖被敵機的炸彈擊中。不幸身亡,收到兒子去世的電報,毛主席一言不發,只是一枝又一枝的吸著煙。可是又受到了朝鮮的電報:毛岸英同志為我國犧牲,求毛主席將毛岸英葬于我國。收到這封電報,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有我們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示意秘書將電報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