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下午,班主任帶我們去看一部關于師生情的電影。
不知道這是哪國的片子,除了人名和字幕差不多以外,人物的對白根本就是一頭霧水。焦急地摸出眼鏡,帶好,才看清了熒幕下面的一行小字——放牛班的春天。
很熟悉的名字,電影頻道曾經播過。而可惜的是,我只是瞄了一眼預告。今天算是趕上了,我還是很有興趣了解一下同學們的整人招數的,畢竟愚人節快到了嘛,呵呵。
片頭曲還算順耳,即使聽不懂還是很喜歡,于是,我開始想象這是一個十分柔和的故事……
——我錯了。
與馬修學監同行的大叔一出場就被調皮的學生用玻璃扎傷了眼睛,整個課堂毫無記錄可言,場面混亂得出奇……這是一幫可以讓老師絕對有理由放棄的學生。但學監馬修先生似乎一點也沒有決定放棄這些搗蛋鬼。他愛好音樂,決心把孩子們組成合唱團,讓他們唱自己譜寫的曲子。因此,馬修先生發現了莫航治在音樂上的天才……
看到這兒,我不禁開始佩服馬修先生了,他可以讓所有作弄他的學生愛戴他,擁護他,一個同學向他擲了墨水瓶,許多同學還幫他批評這個肇事者。他到底有什么魔力呢?老師曾說過,干他們那行的人必須有“二心”:一是愛心,二是耐心。每個鏡頭每個畫面流露出的點點滴滴的感情,這也許就是老師的魔力吧。
當馬修先生被責令辭退,當馬修先生提著行李箱,當“風箏”的歌聲響起,寄托著孩子們不舍之情的卡片雪花般地從窗戶涌出,小樹林似的胳膊揮舞著……淚水即將決堤,使勁眨了眨眼,讓感動之淚流入心底。
故事幾經波折,終于比較圓滿的落幕了。唯一讓人遺憾的是被放棄的蒙丹。雖然馬修先生一再挽留:“那是我唯一的男中音?!钡€是被校長無情地送進了監獄。最后蒙丹復仇,燒毀了學校……假如他和別的同學一樣在馬修先生的感化下,他長大后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歌唱家……
總之,結局還是不錯的。盡管分別總是讓人傷感的。但片中的馬修先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也算是本片是最高貢獻了,只是總是讓人想聯系到自己身上:
放牛班的春天到了,我們班的春天也不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