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為數不多的“現代寫實”作品中,余華的文字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余華慣用冰冷的筆調,深沉的剖析他所經歷過的那個動蕩的年代。所以余華可謂是一個用心寫作的優秀作家,正如他在其新版《活著》的中文自序中所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我想或許也就是基于此,余華的作品在幾十年間,不但能經得住時代的推敲,更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青睞。
而他僅有的幾部寫實作品中,要數《活著》一書寫的最為出色,可以說是余華寫實作品中的上乘之作,這個有關“活著”的故事,也曾經一度感動了好幾代人。
《活著》這部小說記錄了主人公福貴的悲苦一生。他早年因為嗜賭成性,而把家業敗得一貧如洗,更間接的把父親活生生的氣死了。后來他靠皮影手藝,在外漂泊了多年。再一次回到家的時候,福貴意外的得知母親已經病逝。妻子家珍為他生了一兒一女,不幸的是女兒是位聾啞人。更不幸的是數年以后,兒子有慶被昔日的朋友開車誤撞而死,女兒也因難產而離開了人世。接踵而來的死亡,足以讓福貴一生都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與絕望,仿佛一切都是事先預設好的死亡詛咒,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后只剩下福貴與一只也叫做“福貴”的老黃牛。
余華用了僅僅十二萬字,精煉的寫完了福貴不幸的一生,更引申的道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與無奈。那種“樹欲靜而風不止”與“欲哭無淚的壓抑”,足以警戒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要嚴于律己,免得如福貴一般樂極生悲,福貴用一生坎坷的命運證明了一個道理,“一步錯,則步步錯。步步錯,則人生禍”。
我個人認為全書最醒目的“活著”一詞,在余華的作品中,可以理解為命運在浴火中磐涅。這個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是充滿力量的,這種力量并不是來自于吶喊,也不是來自于掙扎或反抗,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命運對我們無情的安排,去忍受現實留給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笑顏與苦淚。
全書最另讀者難忘的畫面,應該是年老的富貴與那只與他同名的老黃牛在安祥的望著夕陽,體會著生命里的片刻寧靜。
曾有人這樣問,《活著》一書告訴我們讀者一個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在我閱讀完此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