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秋千是不同于城市公園里那些纖小的秋千的,它不置身在綠葉繁花之中,它沒有涂著明亮油漆的支架,纖細的繩索和小巧安穩的座兒。那樣的秋千只適合于抒情地輕悠慢蕩,家鄉的秋千,不同于此。
若說城市中的秋千是沉穩端正的大家閨秀,而家鄉的秋千就是那熱情奔放的野丫頭,原原本本保留了秋千的本色。家鄉的秋千啊,是鄉里孩子腦海里最快樂的意象。
我的家鄉在河東,每年,我都要回到這放眼是無垠田野的小村莊里來,看一看這青山綠水,嗅一嗅這清新空氣,蕩一蕩這鄉野中的秋千。
秋千大多是過年時才架上的,架在略顯泥濘的小道上。十多米長的未經刨光的樹干支在小道兩旁,樹干間用粗麻繩緊緊捆著一根略細的樹枝作為橫梁,梁上飄著一條又粗又長的紅布條兒,如同鄉親燒荒時燃起的烈火,熊熊的燃起對來年的美好希望。一個銹跡斑斑的碩大的銅鈴鐺吊在梁上,不知是哪個孩子從自家耕牛頸上摘下來的。在鈴鐺左右各系著兩根二指粗的麻繩,下面吊著一塊木板當坐墊,略顯陳舊,但古樸而威風。秋千粗糙的樹皮上溝壑縱橫,就像老農民飽經風霜的雙臂,正穩穩的托起自己的孩子,飛上藍天。風一過,銅鈴鐺在上面叮叮鐺鐺地響個不停,搖出了幾代孩子殘存的歡笑。
村里來玩秋千的人很多,但與父輩一樣淳樸好客的孩子們把機會先讓給從城里回鄉的我。當我剛扯著繩子蹦上木板,還沒站穩腳,就有人在身后猛地一推,我呼地蕩了起來,直蕩到與那路邊的小屋平齊。我一邊尖叫一邊笑,刺激到渾身都酥軟了,惟恐從木板上掉下去。飛快搖擺的秋千繩在空中劃出了“呼啦啦”的風,漸漸地,吹涼了我緊張燥熱的心情。我開始享受這種飛翔的感覺,抬頭看天,是城市冬天所沒有的微藍色,絲絲縷縷的淡淡的云在天邊緩緩延伸。地平線上是一望無際的收割過了的棉花地,裸露著黃土高原的本色。一垛一垛的棉花桿堆放在田地里。稀落的百戶人家散布四周,他們那土壘的墻院上依稀飄搖著幾根茅草,有些人家戶中飄起幾縷炊煙,一切都這樣溫馨、寧靜、安詳。這一切都隨著秋千擺動消失在我的身下。幾縷帶著田野氣息的風吹來,我可以看到幾只麻雀在一家房頂上蹦跳著,正啄食著什么......
我就這樣,坐在秋千上蕩著,蕩著,好像有什么隨風吹入我的身體,使我身心都充滿了家鄉的氣息......